
- 作 者:何爱平,石莹,赵仁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030452009
- 标注页数:266 页
- PDF页数:27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7 ≥26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3
1.3 研究内容 12
1.4 研究方法 14
第2章 理论背景: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 15
2.1 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 15
2.2 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反思 21
第3章 实践背景: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 27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 27
3.2 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 31
3.3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 37
第4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 41
4.1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朴素思想 41
4.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态文明思想 43
4.3 西方经济学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理论 52
第5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 57
5.1 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行为—制度—激励分析框架 57
5.2 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协调 59
5.3 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调整 61
5.4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 63
5.5 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 66
第6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评价 68
6.1 生态文明建设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68
6.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 83
6.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评价 85
6.4 结论及建议 90
第7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利益格局的变化 94
7.1 利益格局变化的根源:自利性 94
7.2 利益格局变化的动因:利益冲突性 96
7.3 利益格局变化的表现:利益差异性 99
7.4 利益格局的优化:利益协调性 103
第8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108
8.1 主体行为博弈的表现:行为特征 108
8.2 主体行为博弈的过程:博弈模型 111
8.3 主体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的策略调整 123
第9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分析 126
9.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变迁 126
9.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缺陷 133
9.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 139
第10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 146
10.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机制设计的特殊性 146
10.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153
10.3 我国经济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机制设计 159
第11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166
11.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166
11.2 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的内容 171
第12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83
12.1 生态文明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183
12.2 以生态文明视角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186
12.3 生态文明建设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193
第13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197
13.1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环境及面临的问题 197
13.2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 207
13.3 西部经济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8
13.4 西部经济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216
第14章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221
14.1 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环境及面临的问题 221
14.2 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果评价 228
14.3 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233
第15章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237
15.1 东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然环境及面临的问题 237
15.2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 246
15.3 东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248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