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姜迎春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192573
- 标注页数:259 页
- PDF页数:26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6 ≥25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选题缘由 1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4
三 学术前史 8
四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
第一章 国民政府抚恤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 18
第一节 传统社会抚恤制度的变迁 18
一 清末以前传统社会的恩赏型抚恤 19
二 晚清抚恤制度的近代因素 29
三 北洋政府时期近代西方抚恤体系的初创 34
第二节 一战前后西方抚恤制度的滥觞 37
第三节 孙中山等人的早期探索 42
一 注重传统的精神抚恤 43
二 对阵亡者予以厚恤,保证其遗族生活 45
第二章 沿袭和初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抚恤制度(1927-1937年) 50
第一节 励勇与酬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军人抚恤 51
一1928年、1935年两部军人抚恤法规的演变 53
二 抚恤推行中的困难及解决 62
三 抚恤的实际效果考察 77
第二节 酬绩与慰勤: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公教人员的抚恤 81
一 公教人员抚恤机构、抚恤对象的特点 83
二 抚恤条例在曲折中演进 86
三 抚恤实际运行效果 99
第三节 公职人员实际抚恤效果比较 103
一 抚恤法规的数量及受益人数 103
二 各类抚恤金的保障能力 105
三 恤外有赏的现象 108
四 国民政府抚恤制度的政治考量 111
第三章 艰难与抗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抚恤制度(1937-1945年) 114
第一节 抗日战争带来的抚恤新问题 114
一 抗战伤亡军人剧增,旧有抚恤体系难以支撑 114
二 通货膨胀给恤金抚恤带来的冲击 118
三 抚恤新要求:民众抗战的伤亡增多 121
第二节 抗战时期军人抚恤的多元化 122
一 恤金抚恤制度的变化 123
二 精神抚恤的加强 140
三 伤残军人的服务型抚恤 150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公教人员抚恤 162
一 抚恤机构的增设 163
二 抚恤法规的修订 164
三 受恤人数的下降 167
四 战时公务员抚恤制度的补充 177
五 公务员团体寿险的推行 181
第四节 抗战时期公职人员抚恤制度的实际效果 186
第四章 挣扎与崩溃:抗战后国民政府的抚恤制度(1945-1949年) 197
第一节 抗战后的军人抚恤 198
一 美军联勤抚恤模式的建立及运行 198
二 抚恤不周的影响因素 202
第二节 抗战后公教人员抚恤制度 216
一 公教人员恤金抚恤的窘境 216
二 公务员保险制度的调适 224
第三节 小结 229
结语 232
参考文献 240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