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  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
  • 作 者:余娜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61563977
  • 标注页数:193 页
  • PDF页数:20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3 ≥19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现代视野下的传统承续 18

第一节 于道德文章寻找人的文学 20

第二节 对经典的现代解读 27

第三节 寻找传统的现代资源 33

第四节 “丛残小语”的现代“不用之用” 53

第二章 推崇自由精神的创作 64

第一节 从西方读到的人生与幽默 65

第二节 对表现独立人格的向往 81

第三节 在表现人性中反思现代性 94

第三章 面对30年代文坛的新文学思考 113

第一节 批判与反省:评30年代的新文学 114

第二节 “寄沉痛于幽闲”:评周作人 124

第四章 林语堂30年代的文学批评思想 130

第一节 文化人格的独立性:“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131

第二节 游戏精神:“赞成一切的业余主义” 149

第三节 平民审美文化:“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157

第五章 林语堂文学批评的风格特征 165

第一节 “以气作文”的创作方法 165

第二节 “湛然有味”的文学品味 172

第三节 “气”与“味”的现代意义 177

结语 180

参考文献 184

后记 191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