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林红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9365519
- 标注页数:286 页
- PDF页数:29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7 ≥28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3
(一)国内研究 3
(二)国外相关研究 16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20
(一)研究思路 20
(二)基本框架 20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21
(一)主要研究方法 21
(二)创新之处 21
第二章 产业法基本理论 23
一、产业法的涵义与体系 23
(一)产业法的产生 23
(二)产业法的涵义 24
(三)产业法的体系 27
二、产业法与国家的经济职能 32
(一)克服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 32
(二)国家经济职能与法律同步演变 32
三、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34
(一)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差异性 34
(二)产业政策目标与竞争政策目标的共性 37
(三)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 38
四、产业法的渊源和体例 40
(一)产业政策与产业法 40
(二)产业法的渊源 41
(三)产业法的立法体例 44
第三章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和钢铁产业政策变迁 46
一、钢铁产业的特点与地位 46
(一)钢铁产业的界定 46
(二)钢铁产业的特点 47
(三)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48
二、近代中国钢铁产业的产生与初建(清末—1949年) 49
(一)近代钢铁产业的起步 49
(二)近代钢铁产业衰败的原因 51
三、新中国成立后钢铁产业新的发展 54
(一)钢铁产业的恢复与重建(1949—1978年) 54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1978—1993年) 57
(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1993年至今) 61
四、钢铁产业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 72
(一)经济体制 72
(二)经济发展战略 74
(三)市场需求 75
(四)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75
第四章 国际钢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77
一、日本的钢铁产业政策 77
(一)日本钢铁产业发展状况 77
(二)日本钢铁产业政策的变迁 78
二、巴西的钢铁产业政策 85
(一)巴西钢铁产业发展概况 85
(二)巴西钢铁产业政策的变迁 87
三、美国的钢铁产业政策 88
(一)美国钢铁产业发展概况 88
(二)美国钢铁产业政策的变迁 89
四、借鉴与启示 96
(一)运用扶持政策促进钢铁产业的起步 96
(二)重视产业技术政策 96
(三)重视产业组织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 97
(四)重视产业政策与市场调节的动态结合 99
第五章 中国钢铁业产业法规制的体制性缺陷 100
一、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 100
(一)基于市场缺陷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01
(二)基于政府缺陷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06
(三)政府的越位 110
(四)政府的缺位 114
二、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118
(一)中央与地方冲突的表现 118
(二)中央与地方冲突的原因 123
三、政府规制与社会自治的失衡 134
(一)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不强 134
(二)未构建起合作互补关系 136
第六章 钢铁业产业法规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38
一、钢铁业产业法规制的目标 138
(一)产业安全 138
(二)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 143
(三)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 155
(四)提高国际竞争力 163
二、产业法规制的基本原则 166
(一)社会本位原则 166
(二)平衡协调原则 167
(三)灵活性与引导性原则 168
(四)优化原则 170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172
第七章 完善中国钢铁业产业法规制的对策 175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之重构 175
(一)保障市场调节的基础地位 177
(二)加强政府规制的重点 179
(三)政府规制与市场调节的动态匹配 201
(四)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的法律保障 204
二、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 205
(一)健全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协调机制 205
(二)完善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 208
(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制约机制 211
三、完善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治理 217
(一)加强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与服务功能 217
(二)健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 219
(三)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管 223
第八章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的立法构想 226
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的必要性 226
(一)规范政府依法调控的必要 226
(二)整合钢铁产业法规体系的必要 22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 22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的立法宗旨 22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的基本原则 23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主要法律制度 231
(一)钢铁产业规划制度 231
(二)产业损害预警制度 232
(三)产能利用情况监测制度 234
(四)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制度 235
(五)规范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制度 235
(六)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制度 237
结束语 238
参考文献 241
附录一:参考的主要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277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民间建议稿)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