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南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组合评价研究
  • 作 者:肖庆业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2456001
  • 标注页数:260 页
  • PDF页数:27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2 ≥26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2.1 研究目的 4

1.2.2 研究意义 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3.1 国外研究现状 7

1.3.2 国内研究现状 8

1.3.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14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1.5 研究的技术线路 17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19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

2.2 公共政策学理论 20

2.3 恢复生态学理论 22

2.4 系统科学理论 23

2.5 生态经济学理论 24

2.6 外部性理论 25

2.7 公共产品理论 27

2.8 绿色发展理论 28

第3章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基本状况 31

3.1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程 31

3.1.1 试点阶段 31

3.1.2 全面启动阶段 32

3.1.3 优化调整阶段 33

3.1.4 成果巩固阶段 33

3.2 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标 33

3.2.1 生态目标 33

3.2.2 社会经济目标 34

3.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4

3.3.1 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34

3.3.2 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35

3.4 退耕还林工程成效简况 35

3.4.1 生态效益 35

3.4.2 社会经济效益 37

第4章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4.1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框架 43

4.1.1 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 43

4.1.2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 44

4.1.3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44

4.1.4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5

4.1.5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 46

4.2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 50

4.2.1 评价指标的理论预选 50

4.2.2 评价指标的专家筛选 54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61

4.2.4 评价指标的内涵 63

第5章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组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71

5.1 单一评价方法 71

5.1.1 单一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71

5.1.2 单一评价方法介绍 72

5.1.3 单一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76

5.1.4 本书所选用的单一评价方法 77

5.2 组合评价方法 82

5.2.1 组合评价方法简介 82

5.2.2 组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82

5.2.3 组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84

5.2.4 几种组合评价方法介绍 85

5.2.5 几种组合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88

5.2.6 本书所选用的组合评价方法 90

5.2.7 基于平均值法的组合评价基本思路 91

第6章 研究区基本状况与各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简析 95

6.1 研究区基本状况 95

6.1.1 研究区分布 95

6.1.2 研究区基本状况 96

6.2 研究方法 100

6.2.1 生态效益研究方法 100

6.2.2 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方法 103

6.3 研究区各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4

6.3.1 四川洪雅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5

6.3.2 湖北秭归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6

6.3.3 重庆合川区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7

6.3.4 江西信丰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7

6.3.5 湖南慈利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8

6.3.6 广西平果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8

6.3.7 云南巧家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9

6.3.8 贵州黎平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09

6.3.9 海南儋州市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10

6.3.10 安徽全椒县退耕还林概况及效益简析 111

6.4 研究区各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11

6.4.1 洪雅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12

6.4.2 秭归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17

6.4.3 合川区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21

6.4.4 信丰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25

6.4.5 慈利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29

6.4.6 平果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33

6.4.7 巧家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37

6.4.8 黎平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41

6.4.9 儋州市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46

6.4.10 全椒县退耕还林主要指标计算 150

第7章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组合评价实证分析 155

7.1 分析方法 155

7.1.1 有序样品聚类分析 155

7.1.2 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157

7.2 研究使用的软件及其特点 159

7.3 典型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160

7.3.1 生态效益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160

7.3.2 经济效益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178

7.3.3 社会效益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186

7.3.4 综合效益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194

7.3.5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Kendall一致性系数分析 202

7.4 典型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203

7.4.1 生态效益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203

7.4.2 经济效益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207

7.4.3 社会效益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210

7.4.4 综合效益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214

7.4.5 综合效益水平变动情况分析 221

第8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223

8.1 研究结论 223

8.1.1 理论研究方面 223

8.1.2 实证研究方面 225

8.2 政策建议 230

8.2.1 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思路 230

8.2.2 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主要策略 231

参考文献 239

附录 25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