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医内科学 中文版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中医内科学  中文版
  • 作 者:邱模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8000210
  • 标注页数:192 页
  • PDF页数:20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9 ≥19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 1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1

第二节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1

第三节 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2

一、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和发展 2

二、学术理论的创新 2

第四节 中医内科学的成熟阶段(明清时期) 3

第二章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4

第三章 中医内科学的治则、治法 5

第一节 治则 5

一、治病求本 5

二、调整阴阳 6

三、扶正祛邪 6

四、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7

五、三因制宜 7

第二节 治法 7

一、汗法 7

二、吐法 8

三、下法 8

四、和法 9

五、温法 9

六、清法 9

七、消法 10

八、补法 10

第四章 中医内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方法 12

第一节 中医内科疾病的命名方法 12

第二节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方法 12

第五章 中医内科治则、治法与护理 13

第一节 治疗原则 13

一、治病宜早 13

二、标本缓急 13

三、扶正祛邪 14

四、脏腑补泻 14

五、异法方宜 15

第二节 常用治法 16

一、解表法 16

二、清热法 17

三、攻下法 17

四、和解法 18

五、温里法 18

六、补益法 18

七、消导(消散)法 19

八、理气法 19

九、理血法 20

十、固涩法 20

十一、开窍法 21

十二、镇痉法 21

第三节 调摄护理 22

第六章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23

第一节 理论学习 23

第二节 临床学习 24

各论 25

第一章 肺病证 25

第一节 感冒 25

第二节 咳嗽 28

第三节 哮证 32

第四节 喘证 35

第五节 肺痈 38

第六节 肺痨 41

第七节 肺胀 43

第八节 肺痿 45

第二章 心脑病证 48

第一节 心悸 48

第二节 胸痹 50

第三节 不寐(附:多寐、健忘) 53

第四节 癫狂 56

第五节 痫证 58

第六节 眩晕 60

第七节 中风 62

第八节 痴呆 65

第九节 头痛 68

第三章 脾胃病证 73

第一节 胃痛 73

第二节 痞满 76

第三节 噎膈 78

第四节 呕吐 80

第五节 呃逆 83

第六节 泄泻 85

第七节 痢疾 88

第八节 腹痛 91

第九节 便秘 93

第四章 肝胆病证 97

第一节 胁痛 97

第二节 黄疸 99

第三节 鼓胀 101

第五章 肾膀胱病证 105

第一节 水肿 105

第二节 淋证(附:尿浊) 108

第三节 癃闭(附:关格) 111

第四节 遗精 114

第五节 阳痿(附:早泄) 116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120

第一节 自汗、盗汗 120

第二节 血证 122

第三节 厥证 128

第四节 郁证 131

第五节 瘿病 134

第六节 痰饮 136

第七节 内伤发热 139

第八节 虚劳 142

第九节 肥胖 147

第十节 积聚 149

第十一节 消渴 152

第十二节 癌病 154

第十三节 疟疾 160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163

第一节 痹证 163

第二节 痿证 166

第三节 腰痛 169

第四节 痉证 171

第五节 颤证 173

参考文献 177

附录 方剂索引 178

附:《中医内科学》主编简介 190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