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  机械创新设计
  • 作 者:张士军,李丽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8110432
  • 标注页数:187 页
  • PDF页数:1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7 ≥18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知识引导 1

1.2 本课程研究对象 2

1.3 本课程研究内容和目的 5

习题 6

第2章 TRIZ创新理论 7

2.1 知识引导 7

2.2 TRIZ概述 7

2.2.1 TRIZ的产生 7

2.2.2 TRIZ的内容 8

2.2.3 TRIZ的核心思想 9

2.3 TRIZ创新原理 10

2.3.1 技术冲突 11

2.3.2 40个发明原理及其含义 11

习题 19

第3章 平面机构及创新设计 20

3.1 知识引导 20

3.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1

3.2.1 运动副及分类 22

3.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3

3.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6

3.3 平面连杆机构 30

3.3.1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30

3.3.2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31

3.3.3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31

3.3.4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34

3.4 创新与拓展 35

习题 36

第4章 凸轮机构及创新设计 39

4.1 知识引导 39

4.2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 40

4.2.1 凸轮机构的组成 40

4.2.2 凸轮机构的类型 40

4.3 推杆运动规律设计 43

4.3.1 凸轮机构的基本术语 43

4.3.2 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43

4.4 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 45

4.4.1 反向创新原理 45

4.4.2 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 46

4.5 创新与拓展 48

习题 50

第5章 带传动及创新设计 52

5.1 知识引导 52

5.2 带传动的类型和结构 53

5.2.1 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53

5.2.2 V带的结构 56

5.3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57

5.3.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57

5.3.2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59

5.3.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61

5.3.4 带传动的传动比 62

5.4 V带传动的设计 62

5.4.1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 62

5.4.2 V带传动的设计步骤 64

5.5 带传动的张紧 70

5.6 创新与拓展 71

习题 73

第6章 齿轮传动及创新设计 74

6.1 知识引导 74

6.2 齿轮传动类型与特点 75

6.3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78

6.4 渐开线齿廓 79

6.4.1 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和特点 79

6.4.2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81

6.5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 82

6.5.1 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82

6.5.2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 83

6.5.3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的参数计算 84

6.6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85

6.6.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85

6.6.2 外啮合齿轮的标准中心距 85

6.6.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86

6.7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变位 87

6.7.1 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加工 87

6.7.2 齿轮的根切现象 89

6.7.3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 90

6.8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设计 91

6.8.1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91

6.8.2 齿轮的材料 92

6.8.3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93

6.8.4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94

6.8.5 齿轮传动的精度、结构设计与润滑 101

6.9 创新与拓展 102

习题 103

第7章 轮系及创新设计 104

7.1 知识引导 104

7.2 轮系的类型 104

7.2.1 轮系的概念与功用 105

7.2.2 轮系的类型 105

7.3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07

7.3.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107

7.4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10

7.4.1 反转法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基本思路 110

7.4.2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实例 111

7.5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13

7.5.1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113

7.5.2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实例 113

7.6 创新与拓展 114

习题 115

第8章 滚动轴承及创新设计 117

8.1 知识引导 117

8.2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 118

8.2.1 滚动轴承的构造 118

8.2.2 滚动轴承的类型 118

8.2.3 滚动轴承的代号 121

8.3 滚动轴承的选择、失效形式和常用材料 123

8.3.1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23

8.3.2 滚动轴承常用的材料 123

8.3.3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124

8.3.4 滚动轴承的载荷计算 124

8.4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27

8.4.1 滚动轴承的定位与紧固 127

8.4.2 滚动轴承支承部位的刚度和同轴度 128

8.4.3 滚动轴承的拆装 129

8.5 创新与拓展 129

习题 130

第9章 螺纹连接及创新设计 131

9.1 知识引导 131

9.2 螺纹与螺纹连接 131

9.2.1 螺纹的主要参数和常用类型 132

9.2.2 螺纹连接的类型和标准螺纹连接件 135

9.3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139

9.3.1 螺纹连接的预紧 139

9.3.2 螺纹连接的防松 140

9.4 螺纹连接的设计 143

9.4.1 螺栓组连接的布置形式 143

9.4.2 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 144

9.5 创新与拓展 147

习题 147

第10章 轴及创新设计 148

10.1 知识引导 148

10.2 轴的类型与材料 149

10.2.1 轴的类型 149

10.2.2 轴的材料 151

10.3 轴的结构设计 151

10.3.1 轴各部分的组成 151

10.3.2 轴上零件的定位 152

10.3.3 轴毂连接 154

10.3.4 轴的安装与加工工艺性 158

10.3.5 轴上零件的布置 159

10.4 轴的设计计算 159

10.4.1 轴的强度计算 159

10.4.2 轴的刚度计算 161

10.5 创新与拓展 161

习题 161

第11章 联轴器与离合器及创新设计 163

11.1 知识引导 163

11.2 联轴器 163

11.2.1 联轴器的种类和特性 163

11.2.2 联轴器的选择 167

11.3 离合器 168

11.4 创新与拓展 169

习题 170

第12章 轴颈磨损创新案例分析 171

12.1 轴颈磨损问题描述 171

12.1.1 问题分析 171

12.1.2 轴颈磨损传统的解决方法 172

12.2 利用40个创新原理求解 175

12.3 解决方案的分类汇总 184

12.3.1 轴承方面 185

12.3.2 轴颈方面 186

习题 186

参考文献 187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