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LTE教程 原理与实现 第2版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LTE教程  原理与实现  第2版
  • 作 者:孙宇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21304033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1章 LTE技术概述 1

本章导读 2

1.1 LTE技术 2

1.1.1 什么是LTE 2

1.1.2 LTE:名门之后 4

1.1.3 LTE:架构的革命 5

1.1.4 LTE:功能的演进 7

1.1.5 LTE的技术突破 8

1.1.6 LTE:性能的飞跃 9

1.1.7 LTE:实测效果 10

1.1.8 LTE:后浪推前浪 11

1.1.9 LTE:演进无极限 12

1.1.1 0 LTE-A的特点 12

1.1.1 1 强强对话:LTE与WiFi 14

1.2 LTE核心网 15

1.2.1 CS域与PS域 15

1.2.2 CS域与PS域的设备 16

1.2.3 EPC的组成 17

1.2.4 MME 18

1.2.5 SGW 19

1.2.6 PGW 20

1.2.7 EPC:漫游业务的处理 21

1.2.8 EPC:与其他网络的连接 22

1.3 LTE无线网络 23

1.3.1 LTE无线网络的组成 23

1.3.2 LTE无线网络的功能 24

1.3.3 LTE无线网络与信息传递 25

1.3.4 LTE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 27

1.3.5 基站物理层处理过程 29

1.3.6 基站的种类与结构 30

1.4 LTE终端 32

1.4.1 LTE终端的种类 32

1.4.2 LTE终端的频段 32

1.4.3 中国的LTE频段 35

1.4.4 中国的TD-LTE频段 36

1.4.5 中国的FDD LTE频段 37

1.4.6 终端的频段分布 38

1.4.7 终端的LTE芯片 40

1.5 总结 41

第2章 移动通信:从点对点到网络 42

本章导读 43

2.1 点对点的无线通信 43

2.1.1 无线通信的模型 43

2.1.2 A/D:从信息到数字信号 44

2.1.3 调制:从基带信号到射频信号 49

2.1.4 天线:从射频信号到无线电波 57

2.1.5 无线电波的传播 62

2.1.6 双工:接收与发送 64

2.2 干扰下的移动通信 66

2.2.1 噪声与干扰 66

2.2.2 移动信道特点 69

2.2.3 信道编码:优化传输性能 71

2.2.4 信道的容量 72

2.3 多用户的移动通信 75

2.3.1 复用与正交 75

2.3.2 多址技术 79

2.3.3 身份识别 81

2.3.4 安全 83

2.4 网络中的移动通信 84

2.4.1 蜂窝技术与频率规划 85

2.4.2 多区技术 87

2.4.3 小区广播 90

2.4.4 寻呼 91

2.4.5 切换 92

2.4.6 多网络 93

2.5 总结 94

第3章 OFDM原理 95

本章导读 96

3.1 OFDM前传:FDM 96

3.1.1 OFDM与FDM 96

3.1.2 从单载波到多载波 97

3.1.3 从多载波到FDM 100

3.1.4 其实FDM也正交 102

3.2 OFDM为什么正交 103

3.2.1 OFDM正交的含义 103

3.2.2 OFDM如何正交 104

3.2.3 深入理解OFDM的能量正交 110

3.3 为何使用OFDM 112

3.3.1 为什么要用OFDM 112

3.3.2 OFDM面临的挑战 115

3.4 OFDM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121

3.4.1 OFDM信号的处理过程 122

3.4.2 发生过程的波形与频谱 123

3.4.3 接收过程的波形与频谱 126

3.5 总结 127

第4章 OFDM技术的实现 128

本章导读 129

4.1 OFDM信号的发生方法 129

4.1.1 分立器件发生 129

4.1.2 集成处理发生 131

4.2 OFDM中的IFFT 133

4.2.1 DFT:从合到分 133

4.2.2 IDFT:从分到合 134

4.2.3 IFFT的作用 135

4.3 OFDM信号的发生算法 136

4.3.1 离散余弦变换 136

4.3.2 反向离散哈特利变换(IDHT) 144

4.3.3 实数IDFT变换 146

4.3.4 复数IDFT变换 147

4.3.5 各种OFDM生成算法对比 150

4.4 基于复数IFFT的OFDM信号发生 151

4.4.1 输入参数的处理 151

4.4.2 输出结果的处理 152

4.4.3 发生OFDM信号的数据流程 153

4.4.4 射频信号的产生 155

4.5 WiFi与LTE中的OFDM技术 156

4.5.1 WiFi中的OFDM 156

4.5.2 LTE中的OFDM 157

4.5.3 深入理解OFDM相关术语 159

4.6 总结 161

第5章 多天线技术原理 162

本章导读 163

5.1 多天线概述 163

5.1.1 什么是多天线 163

5.1.2 什么是多天线系统 163

5.1.3 多天线系统的缺点 164

5.1.4 多天线系统的应用 165

5.1.5 多天线系统的优点 165

5.1.6 多天线技术的类型 166

5.2 波束赋形:提升信号强度 167

5.2.1 提升信号强度的方法 167

5.2.2 提升天线增益的原理 168

5.2.3 提升天线增益的方式 169

5.2.4 多振子天线的波束 170

5.2.5 多振子天线的挑战 170

5.2.6 进一步提升天线的增益 171

5.2.7 垂直面的赋形 172

5.2.8 水平面的赋形 173

5.2.9 波束赋形的发展 174

5.2.10 小结 174

5.3 分集:提升信号稳定性 175

5.3.1 什么是信号稳定性 175

5.3.2 信号为什么不稳定 175

5.3.3 如何提升信号的稳定性 176

5.3.4 分集信号的合并 177

5.3.5 支持分集的多天线 179

5.3.6 接收分集与发射分集 180

5.3.7 接收分集的实施 181

5.3.8 发射分集的实施 182

5.3.9 小结 183

5.4 空间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184

5.4.1 空间复用的效果 184

5.4.2 层:空间复用的关键 185

5.4.3 层的数量 187

5.4.4 分离各层的数据 189

5.4.5 是MIMO还是DEMO 189

5.5 总结 190

第6章 多天线技术的实现 192

本章导读 193

6.1 WiFi中的多天线 193

6.1.1 IEEE 802.1 1a/g 193

6.1.2 IEEE 802.1 1n 193

6.2 LTE系统中的多天线 194

6.2.1 多天线的特点 194

6.2.2 FDD LTE系统中的天线 195

6.2.3 TD-LTE系统中的天线 195

6.3 LTE多天线技术中的TM 196

6.3.1 什么是TM 197

6.3.2 常用的发射模式(TM) 198

6.3.3 TM发射模式的定量分析 199

6.3.4 发射模式(TM)的应用场景 201

6.3.5 发射模式(TM)的选择 202

6.4 LTE多天线技术的处理过程 203

6.4.1 业务数据的处理过程 203

6.4.2 两天线的处理过程 206

6.4.3 八天线的处理过程 209

6.4.4 极化复用vs空间复用 210

6.5 总结 211

附录A 术语表 214

附录B 缩略语 216

附录C 常用数学公式 222

附录D 子载波带宽 223

参考文献 22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