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赵海燕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010167074
- 标注页数:272 页
- PDF页数:27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9 ≥2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4
三、研究方法 15
第一章 冯友兰“正负方法”论 19
第一节 “正的方法” 21
一、“正的方法”的内涵 22
二、“正的方法”的局限性 25
三、“正的方法”与维也纳学派 30
第二节 “负的方法” 36
一、“负的方法”的演进 36
二、从儒释道看中国哲学史上的“负的方法” 46
三、学界关于“负的方法”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57
第二章 形而上学主体世界与天地境界 67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主体世界 71
一、“不可说”的是什么 71
二、“显示”的三重意义 74
三、形而上学主体世界 81
第二节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 92
一、觉解 92
二、自然境界 97
三、功利境界 98
四、道德境界 99
五、天地境界 101
第三章 “世界图式论”与“负的方法”之形上学基础 110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式论” 110
一、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 110
二、“可说”的事实世界 121
三、命题是实在的图像 130
四、对象 135
第二节 冯友兰“负的方法”之形上学基础 141
一、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 141
二、中国哲学的“境界形上学” 148
三、“体验的存在”之本体地位的贞定 158
四、“直觉之知”之可能性的认肯 170
第四章 冯友兰“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的特质 194
第一节 “负的方法”凸显中国哲学之独特价值 194
一、“体验的存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本体意识 195
二、生命意义与价值安顿是中国哲学的思想主题 201
三、直觉主义方法是对未来世界哲学的补充 208
第二节 “新理学”的内在张力及其不足之处 215
一、“新理学”的内在张力 215
二、“新理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221
三、“新理学”之自我反思 224
第三节 中国哲学方法论再省思 227
一、“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228
二、“回到事实本身”的双向诠释 234
三、“中国哲学”学科的现代价值 239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