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金陵医派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金陵医派研究
  • 作 者:谢英彪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4156305
  • 标注页数:576 页
  • PDF页数:1426852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6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4268524 ≥57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金陵医派起始于明朝 1

第二章 金陵医派奠定于清末与民国 4

第一节 “济世名医”——“三卿一石” 4

一、随仲卿 4

二、朱子卿 4

三、武俊卿 5

四、王筱石 5

第二节 “当代医宗”——张简斋 6

一、张简斋的传奇人生 6

二、张简斋的主要传世弟子 13

三、后世弟子及学者有关张简斋的学术论文汇集 14

四、“张简斋国医国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9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金陵四大名医 51

一、“一代名医”——张简斋 51

二、“国医泰斗”——张栋梁 51

三、“名门之后”——随翰英 52

四、“医理高明”——杨伯雅 53

第四节 金陵医派与“废止旧医案”的抗争及成立中央国医馆 54

第五节 金陵医派与南京国医传习所 58

一、南京国医传习所的创建背景 58

二、南京国医传习所的创建历程 59

三、南京国医传习所的主要业绩 62

四、筹而未成的中央国医专门学校 64

第六节 民国时期中医概况 65

第三章 金陵医派的发展在近代 67

第一节 南京市中医院成为金陵医派的“大本营” 67

第二节 金陵医派的著名传承世家 70

一、丁氏痔科医术传承世家 70

二、梁氏接骨医术传承世家 73

三、洪氏眼科医术传承世家 76

四、胥氏妇科医术传承世家 89

五、徐氏外科医术传承世家 121

六、谢氏内科医术传承世家 141

第四章 已故金陵医派名中医 159

一、张仲梁 159

二、傅宗翰 164

三、濮青宇 188

四、侯席儒 194

五、邹云翔 198

六、丁泽民 199

七、汪六皆 211

八、曹渭渔 212

九、王问儒 213

十、杨绍伯 219

十一、郭受天 220

十二、谢昌仁 222

十三、曹光普 229

十四、朱金山 236

十五、陈寿春 247

十六、随建屏 249

十七、赵国英 252

十八、孙培孙 255

十九、刘郁周 256

二十、张济群 258

二十一、严筱乡 259

二十二、李柏年 266

二十三、莫燕新 273

第五章 健在金陵医派名中医 279

一、刘永年 279

二、丁义江 296

三、丁义山 302

四、王业皇 306

五、谢英彪 317

六、徐卫义 334

七、王湘 340

八、吴绣莲 347

九、虞鹤鸣 351

十、樊志敏 359

十一、吴素玲 367

十二、龙家俊 371

十三、张工彧 373

十四、侯俊 374

十五、汪季直 375

十六、邹伟俊 377

十七、黄永澄 380

十八、梁冠荣 383

十九、施益农 387

二十、李果烈 391

二十一、李继英 396

二十二、吴学苏 404

二十三、张钟爱 410

二十四、夏公旭 415

二十五、钮晓红 421

二十六、赵杨 432

二十七、顾宁 439

二十八、徐蕾 445

二十九、孔薇 449

三十、冉颖卓 455

三十一、石红乔 456

三十二、陈霞 461

三十三、张晓甦 466

三十四、于红娟 471

三十五、周玉艳 477

三十六、骆天炯 480

三十七、李裕顺 488

三十八、周华龙 490

三十九、刘孔江 498

四十、丁曙晴 503

四十一、朱翔 509

四十二、郭秀君 511

四十三、徐建云 512

四十四、于思强 513

第六章 金陵医派著作简介 515

第一节 金陵医派古代医家医著述要 515

第二节 金陵医派传人著作简介 519

第七章 金陵医派学术与传承研讨会 556

第八章 南京金陵医派中医药研究中心 558

第九章 金陵医派的学术思想与特色 560

第一节 文史哲基础深厚 560

第二节 中医理论功底扎实 561

第三节 敢于诊治瘟疫病等急性传染病 563

第四节 善于攻克疑难性疾病 564

第五节 辨证细腻,精于立法 565

第六节 用药轻灵简便 566

第七节 处方用药处处顾及脾胃 568

第八节 祖传师承,代代相传 569

第九节 跟师临床、重视侍诊乃成才捷径 570

第十节 学好现代科学,洋为中用,西为中用,衷中参西 571

第十一节 传承又创新才能发展金陵医派 572

第十二节 重视非药物疗法 574

第十三节 倡导“治未病”,重视养生保健 575

购买PDF格式(16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