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古典戏曲文体论
  • 作 者:曾永义主编;郑柏彦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9862549308
  • 标注页数:230 页
  • PDF页数:24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1 ≥23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导出与题目释义 3

壹、问题意识说明 3

贰、研究层位说明 4

参、核心议题与「文体」相关术语概念说明 4

肆、研究目的与限制说明 7

伍、题目释义 7

第二节 研究范围、对象、方法、步骤及关键性术语概念说明 10

壹、研究范围与对象 10

贰、研究方法与步骤 12

参、关键性术语概念说明 15

第三节 文献资料回顾与评析 17

壹、文体论研究资料评述 17

贰、戏曲文体论研究资料评述 22

参、古代曲论资料简述 25

第二章 戏曲文体名实论 27

第一节 剧体的分类及其名号 29

壹、曲体 30

贰、剧体 34

参、北剧 37

肆、南杂剧 42

伍、南戏 43

陆、传奇 44

第二节 曲体、剧体及其次文类之关系及其他分类现象 45

壹、曲体、剧体及其次文类的两层相对性关系 46

贰、曲论中之分类现象及其意义 48

第三节 名号混淆现象之原因及其构词模式 53

壹、一词多义与多词一义现象的原因 53

贰、名号的构词模式 55

第四节 小结 59

第三章 戏曲文体结构论 63

第一节 结构要素之内涵 65

壹、材料因 66

贰、形式因 73

参、动力因 84

肆、目的因 88

第二节 结构要素之应然关系 91

壹、以功能性目的为中心建立之应然关系 92

贰、以艺术性目的为中心建立之应然关系 99

第三节 结构要素的常与变 103

壹、从三重概念层次论结构要素的常与变 104

贰、结构要素的常与变中所隐含之意义 108

第四节 小结 109

第四章 戏曲文体源流论 117

第一节 源流论的建构模式 119

壹、「择实描构式」的起源建构模式 120

贰、「应然创构式」的起源建构模式 137

参、剧体源流的三系 139

第二节 源流论所隐含的文学史观 140

壹、代变观与正变观 141

贰、通变观 147

第三节 源流论所隐含的价值观念 148

壹、宗诗 148

贰、重乐 150

参、正韵 151

肆、崇古 154

伍、振体 155

第四节 小结 158

第五章 戏曲文体体式论 163

第一节 体式的概念类型 164

壹、文字修辞 165

贰、格律音韵 176

参、歌乐形式 178

第二节 典范的形成与转变 179

壹、「元人」的典范化 180

贰、「元代大家」的典范化 183

参、《琵琶》、《拜月》、《西厢》的典范化 186

肆、汤显祖、沈璟的典范化 195

第三节 体式论中所隐含的文体论意义 199

壹、体式论述中所隐含的「辨体」观 200

贰、「辨体」意识的考掘 206

第四节 小结 209

第六章 结论 213

第一节 中国古典戏曲文体论之架构 213

第二节 中国古典戏曲文体论的开展与论题延伸 217

后记 221

引用资料 22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