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孙向晨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
- 标注页数:0 页
- PDF页数: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 ≥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 1
第一部分 双重本体 3
第一章 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 3
一、现代的,还是西方的 4
二、反思“五四”,还原自身文化的逻辑 12
三、重新定位中国文化传统 19
四、生活世界的“双重视野” 27
五、“双重本体”的概念 32
六、“双重本体”的关系形态 43
第二章 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 57
一、“个体”之于现代性的意义 59
二、“个体本位”的消极影响及西方文化传统的抵御力量 67
三、“个体”在近现代中国的发现与陨落 72
四、儒家的道德自主性与非道德性的权利观念 77
五、儒家传统之于“个体”的现代意义 89
第三章 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新文化运动再反思 94
一、个体主义的倡导及个体的沉沦 95
二、家庭主义的批判及家庭的没落 102
三、现代中国的文化复兴需要建构双重命题 109
第二部分 迂回西方 115
第四章 “家”在近代伦理话语中的缺失及其缘由 115
一、亚里士多德论“家”的问题 116
二、近代“家庭”的契约化理解 121
三、财产问题的个人化处理 125
四、亲情问题的同情化理解 129
五、教育问题的自然化倾向 135
六、婚姻问题的法律化关系 138
七、“家”的双重性及“家”的瓦解 142
第五章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解读 148
一、近代“家庭”的契约化理解及黑格尔的批判 150
二、家庭的“伦理性原则” 156
三、家庭与个体 164
四、家庭与市民社会 168
五、家庭与国家 175
第六章 关于“家”的一种现象学分析——基于莱维纳斯《总体与无限》第四部分 184
一、“爱欲”中的“女性她者”的他异性 186
二、“生衍”与跨世代的“实体转化” 193
三、“父子关系”与“子亲关系” 197
四、“兄弟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202
五、“绵延不绝”的时间观 207
第三部分 重建家的哲学 217
第七章 生生:在世代之中存在 217
一、“向死存在”与“生生不息” 218
二、在世代之中存在与“此身” 228
三、“亲亲”作为源初情感的结构 235
四、“孝”的“共世代”结构 239
五、“家”与“代际共在” 247
六、“在家存在”之“乐” 253
七、“学”作为“跨世代”的筹划 258
八、世代性与历史性 264
九、世代之中的“死亡”问题 269
第八章 亲亲相隐之“隐”的机制及其本体论承诺 276
一、“隐”的训诂问题 277
二、“隐”作为道德困扰解决的机制 280
三、沉默权与容隐权 284
四、“亲亲相隐”的本体论承诺 288
第九章 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294
一、现代世界关于“家”之理解的多重误区 295
二、饱含“个体自觉”的现代“家”观念 302
三、现代世界中的“修齐”与“治平” 308
四、“家”的本体论意义 312
附录:民族国家、文明国家与天下意识 318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