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周利生;王钰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6199230
- 标注页数:367 页
- PDF页数:38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1 ≥36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子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入” 1
一 最初“传入”的场景:“被附带涉及到” 1
二 早期“传入”的重要渠道:日本 5
三 早期的“介绍者”:政治立场各异 8
第一章 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大众化? 17
一 向西方寻找理论:中国先进分子屡遭失败 17
二 西方文明弊端的表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 26
三 新的期盼:十月革命在中国民间的反响 33
四 新的力量: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0
第二章 发轫之始:中国知识界的学习与宣传 47
一 进步刊物:知识界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 47
二 进步社团:知识界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61
三 纪念革命导师:知识界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活动 76
四 传播唯物史观:知识界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86
第三章 与错误思潮的较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促进大众化 98
一 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98
二 中国社会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111
三 是渐进改良,还是根本解决? 115
四 是全民政治,还是阶级斗争? 116
五 中国社会的前途:是资本主义,还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19
第四章 进一步走向工农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127
一 中共二大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初步结合”的标志 127
二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初步传播 136
三 马克思主义在农民阶级中的初步传播 158
四 唯物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173
第五章 苏区新气象:马克思主义在苏维埃根据地的大众化 183
一 教育事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83
二 进步团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90
三 革命标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0
四 红色歌谣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11
五 “领袖形象”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21
第六章 与“中国化”互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纵深推进 227
一 学习运动的展开:深入且广泛 227
二 马列学院:“第一所攻读马列主义理论的比较正规的学校” 238
三 延安整风:理论传播的特殊载体 249
四 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理论的学习与宣传 261
第七章 成功之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274
一 翻译、创设理论文本,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 274
二 注重中共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动革命民众学习、理解、信仰马克思主义 288
三 发挥报刊等大众性传媒的舆论引领作用,向广大民众宣传、解释马克思主义 297
四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打下坚实基础 307
五 依靠人民群众、坚定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机结合 320
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