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
  • 作 者:丁明俊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0346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导论 1

一 宗教组织特征 1

二 宗教组织与宗教仪式 3

三 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组织类型及运行机制 5

四 清政府处理新生教派门宦的政策及其教训 9

五 近现代伊斯兰教派门宦组织的社会变迁 11

第二章 中国伊斯兰教组织构成要素及特点 15

一 清真寺为中心的教坊组织制度形成与演变 15

二 以拱北为中心的门宦组织特点 29

三 教派门宦组织 32

四 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不同仪式、符号的区分功能 35

五 苏非门宦功修仪式 38

第三章 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的演变 41

一 国外苏非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41

二 苏非思想与元代的“迭里威士” 47

三 经堂教育与汉文译著活动为苏非思想大规模传播提供了理论准备 48

四 新疆依禅派及伊玛目·冉巴尼派对西北门宦的影响 51

五 西北伊斯兰教门宦的组织制度 55

第四章 门宦教权结构演变及其运行 60

一 “门宦”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61

二 北庄门宦的形成与发展 64

第五章 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 68

一 苏非导师产生的理论根源 68

二 苏非导师产生的社会根源 69

三 从苏非教团向门宦制度的演变 70

第六章 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及其运营 76

一 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 76

二 变迁后的门宦教权体制结构 79

三 门宦教权体制的运营 83

第七章 门宦制度的社会功能 94

一 门宦制度的正向社会功能 94

二 门宦制度的负向社会功能 102

第八章 哲赫忍耶门宦的经济主张与社会实践 106

一 马明心的经济主张与哲赫忍耶教团组织的创立 107

二 哲赫忍耶寺院经济形成及教权组织的高度集中 110

三 金积堡的衰落与宣化冈教权中心的形成 113

四 宣化冈拱北的组织结构 116

第九章 宣化冈拱北经营的主要产业类型 129

一 农业经济是宣化冈经济的基础 129

二 商业是宣化冈的主体经营形式 132

三 林业是宣化冈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 135

四 畜牧业是宣化冈经济的有益补充 137

第十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支出与消费 139

一 宣化冈拱北内部日常生活消费 139

二 修建宗教设施的相关支出 141

三 “尔麦力”活动支出 144

四 教育投资 146

五 社会救助及捐助 150

六 对外交往产生的费用 151

七 宣化冈寺院公产与家族私产关系及演变 152

第十一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发展原因分析 155

一 有利的政治环境 155

二 伊斯兰教经济思想的指导 157

三 清政府“善后”经济措施 159

四 李得仓等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 161

五 马元章的个人作用 163

第十二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功能分析 166

一 宣化冈经济的正向功能 167

二 宣化冈经济的负向功能 173

第十三章 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的组织运行 180

一 大拱北门宦教权组织体系的形成 181

二 大拱北门宦的组织机构 194

三 大拱北门宦教权传承方式 197

四 大拱北门宦经济运行 198

第十四章 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的宗教实践 201

一 大拱北门宦的宗教教理特征 201

二 大拱北门宦的宗教礼仪 206

三 大拱北门宦教民的宗教生活 207

第十五章 马启西与西道堂“大家庭”的组织形成 214

一 马启西与西道堂的创建 215

二 马启西西道堂思想及其渊源 219

三 西道堂“大家庭”组织结构 223

第十六章 西道堂“大家庭”组织的社会实践 231

一 西道堂商业经济活动 231

二 西道堂在农、林、牧、副方面的经营 233

三 西道堂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234

四 西道堂的对外交往 237

五 西道堂重视民族关系的和谐 238

六 新中国成立后西道堂的适应与“大家庭”的解体 239

第十七章 伊赫瓦尼教派“海乙制”形成及组织特点 243

一 “海乙制”的早期历史及其演变 243

二 马万福与伊赫瓦尼教派的创立 244

三 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军人与“海乙制”的兴衰 249

四 临夏州伊赫瓦尼教派基本情况及主要社会公益活动 252

第十八章 我国伊斯兰教组织与慈善事业 262

一 我国伊斯兰教早期慈善组织 263

二 现当代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的特点 265

三 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组织形式 267

四 全国各地穆斯林对地震灾区捐助纪实 272

第十九章 中华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及功能 284

一 社会转型及回族社团的创建与发展 285

二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及其主要活动 291

三 大力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事业 297

四 代为地方回民申诉 302

五 整顿清真食品市场 303

六 创办报纸杂志 306

七 组织回族群众抗议侮教、表达政治诉求 309

八 对近现代穆斯林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312

第二十章 甘宁青拱北及大型“尔麦力”组织活动调研 317

一 甘肃临夏、甘南及青海等地伊斯兰教拱北调研 317

二 宁夏同心洪岗子拱北调研 344

三 宁夏吴忠哲赫忍耶板桥道堂、鸿乐府道堂调研 349

四 宁夏海原韭菜坪门宦调研 359

附录 363

后记 371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