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周志杰临床经验实录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周志杰临床经验实录
  • 作 者:张福会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6957640
  • 标注页数:392 页
  • PDF页数:40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9 ≥39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医家小传 9

第二部分 周志杰医话 9

一、中医针灸医生对中医针灸疗法要充满信心,要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9

二、临床重视整体调节 11

三、强调学习经典,研习历代针灸歌赋,提高临床疗效 14

四、针、灸、罐、药要各施其宜 16

五、针灸治病重在调整气血 18

六、明确诊断、辨证论治、重视经络诊断 19

第三部分 周志杰临床经验 25

一、针刺手法探幽 25

(一)针刺过程中要“治神”“守神”“调神” 25

(二)针刺手法 26

二、腹四针及其临床中的应用 28

(一)腹四针的组成 28

(二)腹四针的作用 29

(三)腹四针的适应范围 29

(四)腹四针临床应用 32

三、“阴阳经同时取穴加芒针透刺法”治疗外伤性截瘫 32

(一)方法 33

(二)理论探讨 33

四、头四针及临床应用 34

(一)头四针的组成 35

(二)头四针的取穴依据 35

(三)头四针的刺法 35

(四)临床应用 35

五、哑穴及其临床应用 51

(一)哑穴位定位 51

(二)操作方法 51

(三)临床应用 51

六、针灸治疗中风的经验 52

(一)概说 52

(二)病因病机 52

(三)辨证 53

(四)治疗 55

七、几个常用穴位的临床应用经验 61

(一)风府 61

(二)天突 63

(三)内关穴 64

八、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 66

(一)概述 66

(二)源流简溯 67

(三)八脉交会穴理论阐述 67

(四)八脉交会八穴的途径及主治病 69

(五)八脉交会穴的配伍特点 80

九、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症治体会 81

(一)天星十二穴简述 81

(二)天星十二穴浅识 86

十、针灸治疗急症的经验 87

(一)针灸治疗急症的发展概况 87

(二)八法在急症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92

(三)针灸在急症中的应用原则及刺灸法 102

(四)针灸治疗急症的施治原则 116

(五)针灸治疗急症的基本法则 122

(六)部分急症的针灸治疗 127

十一、疼痛类疾病的诊治经验 194

(一)胃痛 195

(二)胸痹 199

(三)腹痛 204

(四)胁痛 208

(五)肩周炎 211

(六)膝关节侧副韧带慢性炎症 211

(七)痛经 214

(八)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216

(九)下肢痹痛(坐骨神经痛) 218

(十)急性腰痛 220

(十一)落枕 223

第四部分 临床医案 227

一、急救 227

(一)痢疾 227

(二)中暑 230

(三)脱证 232

(四)厥证 233

(五)昏迷 234

二、内科病症 243

(一)痉症 243

(二)眩晕 246

(三)中风 249

(四)痧证 258

(五)呕吐 260

(六)急性胃脘痛 263

(七)呃逆 266

(八)便秘 268

(九)腹泻 270

(十)黄疸 276

(十一)疟疾 279

(十二)哮喘 280

(十三)面痛 283

(十四)头痛 284

(十五)胁痛 285

(十六)腹痛 287

(十七)胸痛 289

(十八)心悸 291

(十九)心痛 296

(二十)脏躁 297

(二十一)癫狂 298

(二十二)痫证 302

(二十三)水肿 305

(二十四)癃闭 307

(二十五)淋证 311

(二十六)遗尿 313

(二十七)阳痿 315

(二十八)热证 317

(二十九)中气下陷(胃下垂) 322

(三十)便血 323

三、外科、儿科病 324

(一)疝气 324

(二)落枕 326

(三)痹证 327

(四)痿证 338

(五)惊风 348

(六)痄腮 352

(七)乳痈 353

(八)丹毒 355

(九)疔疮 357

(十)瘾疹 359

四、妇科病 360

(一)痛经 360

(二)崩漏 365

(三)闭经 369

(四)盆腔炎 371

(五)妊娠恶阻 372

(六)死胎不下 373

(七)滞产 374

(八)胞衣不下 375

(九)恶露不尽 376

(十)产后血晕 378

(十一)产后缺乳 379

(十二)子宫脱垂 380

(十三)月经不调 382

(十四)热入血室 385

(十五)带下 386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