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佛学概论  流行海外30年的佛学入门经典
  • 作 者:周绍贤著
  • 出 版 社: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063114
  • 标注页数:269 页
  • PDF页数:28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2 ≥26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佛教简史 1

一、印度早期之宗教 2

二、吠陀之典籍 3

三、印度哲学之派系 4

四、佛教之兴起 5

佛教产生之背景 5

释迦牟尼略传 7

五、佛藏之结集 10

六、佛教之派别 13

第二章 佛家之根本教义 15

一、四谛 16

二、缘起论——十二因缘 18

三、三法印 22

四、八正道 23

第三章 佛法要义说略 25

一、中道 26

二、五蕴 28

色蕴 28

受蕴 29

想蕴 29

行蕴 29

识蕴 30

三、业 31

四、因果 32

五、轮回 33

六、三学——戒定慧 37

戒 37

定 38

慧 40

七、涅槃 42

第四章 大乘小乘 47

一、由小乘分出大乘 48

二、小乘三派 50

三、大乘三系 51

中道宗(空宗) 51

瑜伽宗(有宗) 53

圆觉宗 56

四、大乘小乘之区别 59

五、大小乘一体 60

第五章 汉时佛教来华 63

一、佛教初来之时期 64

二、西方名僧东来传道 67

三、中土高僧西游求法 70

四、汉世之佛教 74

佛老并尊 74

最先之佛经与理论 75

五、结论 82

第六章 魏晋佛学之发展 85

一、佛学与道家合流 86

养生成神 87

神与道合 88

二、名士与高僧 89

道理相通,情意相投 89

方内方外,品节同俦 90

论学谈心,俨然一家 90

三、般若学与大乘建基 91

四、结论 97

第七章 南北朝佛理之阐扬 99

甲 南朝 100

一、佛玄并盛 100

二、宋世弘扬佛学之主要人物——谢灵运 101

三、齐朝崇信佛法之中心人物——竟陵王 101

四、梁武帝之笃信佛教 103

五、陈世之三大师 104

六、佛理之研讨 106

涅槃佛性 106

渐悟与顿悟 107

成实之学兴 109

般若三论复兴 110

乙 北朝 111

一、帝王提倡佛教 111

二、北魏之毁佛 111

三、北周之废教 113

四、佛学与儒学及方术 117

五、佛学之阐扬 119

禅法 119

净土 122

戒律 123

丙 结论 125

一、南北佛学概观 125

二、神灭神不灭之说 126

形亡神存之辩 126

报应之说 129

结论 130

三、三教问题 134

义理融和 134

释道相争及反佛言论 136

结论 141

第八章 隋唐佛学八宗竞盛 145

一、帝王崇佛 146

二、中西名僧译经 147

三、中国大乘八宗说略 150

三论宗 151

天台宗 153

华严宗 156

唯识宗 158

律宗 159

净土宗 161

禅宗 163

密宗 166

四、小乘二宗 169

俱舍宗 169

成实宗 170

五、结论 171

天台之圆融论 172

华严之性起说 176

玄奘之博学 177

第九章 宋明佛学禅宗盛行 185

一、宋元明清佛教概况 186

二、台宗复兴 191

三、禅宗特盛 194

宗密所述之三宗七家 196

禅门之变风 201

五家七宗 203

宋元明清之禅元 208

各宗之融会 213

四、佛学对宋明理学之影响 214

五、明朝四大师 221

六、喇嘛教 223

七、结论 225

第十章 天台、华严教义 233

一、天台思想述要 234

统摄整体佛法 234

树立性具圆融 236

开出一念三千 238

成就五略十广 239

二、华严思想述要 241

主倡五教十宗 241

开显四法界观 243

提揭十玄缘起 244

树立六相圆融 246

成就菩萨十地 247

附:自东晋至隋唐佛教最盛,对于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249

一、三教相攻 252

二、三教相融 255

三、僧众杂滥因遭裁汰 260

四、佛教对中华文化之影响 263

五、结论 267

出版后记 26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