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
  • 作 者:苏状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9098457
  • 标注页数:278 页
  • PDF页数:28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7 ≥27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论 1

一 字形字义之源 2

二 体用存在之维 8

三 内涵精神之质 14

四 审美艺术之联 25

五 传统范畴之列 28

六 文化美学之域 35

第一章 先秦:闲作为人生境界和生活方式之奠定 56

第一节 “大知闲闲”——道家对世俗功利“无而超之”的精神自然之闲 58

一、“知闲”:无事化与精神自然 59

二、有闲人格模式:“逸”之闲 64

三、有闲审美人生范式:“闲游”与“濠梁之乐” 66

第二节 “乐乐”——儒家对礼“有而高之”的道德自然之闲 69

一、“乐乐”:情感化与道德自然 70

二、闲之人格模式:“雅”之闲 72

三、有闲审美人生范式:“游艺”与“舞雩之乐” 74

第三节 乐道“闲居” 77

一、道家“修德就闲” 78

二、儒家“闲居”以“求其志” 81

三、两种“闲居”文化的融合及其后世发展 85

第二章 汉魏晋南北朝:闲作为审美意识之确立和审美艺术实践之展开 91

第一节 情之“闲”:“闲”作为文人审美意识之确立 92

一、广义之闲暇“深情” 95

二、狭义之男女“正情” 102

第二节 “闲业”与审美艺术实践 105

一、“正业”之余 105

二、“文以艺业” 111

第三节 “入兴贵闲”:“闲”之为艺术创造 113

第三章 唐宋元:闲作为审美人格之完成和审美艺术品评之成熟 120

第一节 意、味之“闲”:“闲”作为文人审美人格之完成 122

一、“息得心源到处闲”与“心闲不为管弦乐”:法、理之“闲” 122

二、“闲意不在远”与“闲中有味君知否”:意、味之“闲” 129

第二节 “闲谈”、“闲话”、“闲评”与审美艺术评论 138

一、文化闲论 138

二、艺术闲谈 141

第三节 “孤云生远”:“闲”之为艺术品格 145

第四章 明清:闲作为世俗审美生活之表现与艺术体法之提倡 152

第一节 趣之“闲”:“闲”作为文人之世俗审美情调 155

一、身闲之世俗转向 155

二、闲趣之审美提升 162

第二节 “闲赏”与审美生活 169

一、“闲赏”之“闲”:对象上的世俗生活性 172

二、“闲赏”之“赏”:范式上于感官形式中见雅趣的现代审美性 177

第三节 “闲文”、“闲笔”:“闲”之为艺术体法 179

一、“适趣闲文” 179

二、“闲心细笔” 185

第五章 闲作为子范畴之审美意义研究 192

第一节 “闲静”范畴序列与静和素淡之审美心胸 195

一、从“闲静”到“安闲” 195

二、静和素淡之审美心胸 200

第二节 “闲丽”、“闲雅”范畴序列与“有为而自然”之审美品格 202

一、“闲丽”与“闲雅”:若即若离的审美张力 202

二、“有为而自然”:艺术声色体调之审美品评 207

第三节 “闲旷”、“闲逸”范畴序列与“无为而自由”之审美品格 215

一、“闲旷”与“闲逸”:从超脱之“境”到超脱之“意” 215

二、“无为而自由”:艺术意境风格之审美品评 218

余论“闲暇”范畴序列与现代休闲 225

一 身闲层次和时间体制:“闲暇”范畴序列 225

二 古代“休闲”向现代转换的可能 233

三 现代休闲的文化反思与审美可能 238

参考文献 257

后记 27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