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先秦法思想史论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先秦法思想史论
  • 作 者:李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246622
  • 标注页数:308 页
  • PDF页数:31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7 ≥30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天下”缘起考:中国早期法文化的政治基础 1

一、引言 1

(一)无法回避的话题——源头 1

(二)中国法文化源头的视域 2

(三)核心问题的初步解释——为什么是“天下” 8

二、初创炎黄天下 13

(一)黄帝之前的中国 13

(二)黄帝——“共主”局面的开创者 18

(三)颛项匡正天下 24

(四)炎黄天下的维系 31

三、家天下的成形 35

(一)家天下初开 35

(二)商汤革命 39

四、家天下的颠峰与终结 44

(一)政治伦理化的创始 46

(二)从权力、宗教屈服到伦理认同 52

(三)“家”天下的顶峰与危机 59

五、天下人的天下 64

(一)前孔子时代的反思 65

(二)孔子的天下观——天下人的天下 72

六、结论 90

“法”义新论 94

一、研究综述与问题 94

二、关于“廌”及其相关字 97

三、西周的“灋” 105

四、佱的初探 108

五、法义剧变:南方文化中的法和法观念 112

六、“法”之“刑”义考论 119

结论 121

论中国文化之道统、术统与战国“法”文化兴起 125

一、中国早期史上的道统、术统代兴 125

二、法、刑所含之二元观念 132

三、术统复兴:墨子的“法”学 136

四、结语:道法家们的“法”学 140

再论范蠡 142

一、范蠡其人其事的再讨论 142

二、计然与《范子计然》 146

三、范蠡的思想:有关天地人的道术 152

(一)思想渊源 152

(二)思想结构:天—地—人 154

(三)思想内核:阴阳与道术 161

四、思想史视野中的计然与范蠡:从其思想中没有什么谈去 165

(一)没有三皇五帝的历史系统 166

(二)没有使用“五行”的概念 166

(三)没有关于“法度”及相关概念的探讨 167

(四)没有“德—礼”系统的理论 168

(五)没有“心性论”的讨论 169

(六)没有对“公”的价值的讨论 170

五、结论 170

周公之法的再讨论:以《康诰》为中心 173

一、《康诰》文本再论 173

二、“战后殷人临时约法”:《康诰》法律思想新解 178

三、“明德慎罚”再论 182

四、周公法律思想初探 184

五、结语:《康诰》三篇与西周前期法律文化 186

李悝《法经》再思考 189

一、有关李悝与《法经》的史料与研究 189

二、历史场景化视野中的李悝 194

三、关于《法经》的再讨论 197

“改法为律”的再讨论:从先秦“法”、“律”的观念史分析出发 201

一、问题与研究史 201

二、商鞅以前的“法”观念与典制 203

三、作为特殊典制的“律”及其意义 208

四、结论:“改法为律”新诠 212

秦“法治”的理论困境透析——以睡虎地秦简《语书》《为吏之道》为中心 214

一、文本与问题 214

二、“以吏为师”的思想解读:从《为吏之道》谈起 215

三、秦“法治”的理论基础与困境 219

四、秦“法治”困境的实态分析:以《语书》为例 222

五、结论 227

关于战国“律治”的理论思考——以睡虎地秦简《语书》《为吏之道》为中心 228

一、对战国时代的律制的理论反思 228

二、从《语书》看秦“律治”实态 232

三、从《为吏之道》谈律治下的吏治 235

四、律治与吏治困境浅议 239

五、结论 242

中国早期“理讼”的法理学思考 243

一、从“虞芮之讼”看“理讼”的理想状态 244

二、理讼之困 246

(一)理讼者的道德优势与合法性 246

(二)讼的负价值与理讼者的应对 248

(三)无讼之困 250

三、理讼的公私之辨 252

(一)以公成私 252

(二)以成私致至公 254

(三)解决方案和困境 255

四、理讼的理法矛盾与应对 257

(一)理法矛盾 257

(二)调息理法矛盾之术 258

(三)君、官、民结构下的理讼 260

五、结语:讼之“道” 261

再论先秦的“德”:以德、政互动为视角 262

一、早期的“德”义 263

二、西周改“德”与新“德政” 268

三、“德”的真理化 273

(一)阴德返道的老子德论 273

(二)阳德求道的孔子德论 277

(三)小结 282

四、“德”的治术化与政治清整 283

(一)子学时代的“德” 283

(二)秦汉“德”的政治化清整 287

五、结语 288

君主集权之后:试探韩非法术之学的大义 290

一、引子:研究综述、方法与问题 290

二、人、道关系:韩非理论的起点 294

三、政权与治权的博弈:君主集权的再阐释 298

四、君、道关系:君主集权之后的大义 302

结语 307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