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智慧课  全新升级版
  • 作 者:谢东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2198794
  • 标注页数:247 页
  • PDF页数:13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36 ≥2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魏晋玄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1

(一)纷乱的年代与名教危机 1

1.纷乱的年代 1

2.名教危机和儒学地位的下降 5

3.诸子学兴盛与道家抬头 10

(二)儒士的人格觉醒 12

1.党锢之祸和儒士的集体觉醒 12

2.儒士的个人觉醒 14

3.儒学从繁琐到简约 15

(三)从清议到清谈 16

1.东汉的征辟察举和清议 16

2.魏晋玄学的雏形——刘劭的《人物志》 19

3.清谈的出现及其内容、形式 20

二、魏晋玄学的四个时期 24

(一)正始玄学与何晏、王弼的“贵无”论 24

1.何晏的“无名论” 24

2.王弼的“以无为本”——名教出于自然 25

3.正始名士与正始玄风 27

(二)竹林玄学与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29

1.嵇康、阮籍的自然本体论与对伪名教的揭露 29

2.嵇康、阮籍对生命的感悟和思想矛盾 31

3.向秀的“以儒道为一” 33

4.竹林清音与竹林七贤的政治分化 34

(三)元康玄学与裴頠的“崇有论”、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及郭象的“独化”论 36

1.裴頠的“崇有论” 37

2.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38

3.郭象的“独化”论与名教即自然 38

4.元康放达之风及“将无同”出现 40

(四)东晋、南朝的玄学与儒、佛、道的关系 42

1.帝王将相亦向玄 43

2.佛教的玄学化 45

3.道教教理与玄学的相通 46

4.儒学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48

三、魏晋玄学与一代儒士的价值取向 51

(一)以隐逸、清高相标榜的社会风气 51

1.世务为耻,玄言为高 51

2.重名轻实,以文为上 53

3.清简宽仁,反对猛政 55

4.远离政治的高人、逸士们 57

(二)以自然、真情为高的精神追求 59

1.反对虚伪,热爱自然 59

2.个性的张扬 62

3.对真情的歌颂 64

4.闺阁中的真情与女性的解放 66

(三)宽人严己的道德风貌 67

1.新的道德典范确立 68

2.虚己待人的风度 70

3.道德的家族传承 71

4.自我努力与改过自新 72

(四)新的美学观及其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 73

1.以个体感受代替社会感受的美学标准 73

2.文学上的成就及文论的繁荣 75

3.书法上的成就及书论涌现 77

4.绘画上的成就及别开生面的画论 78

(五)走向反面 79

1.贪鄙与吝啬 79

2.服食与鬼神信奉 81

3.对奴隶、依附民的剥削——玄士闲适生活来源 82

4.从至虚、顺性到肆情放荡——魏晋玄学的终结 87

四、玄学向佛学的转向 91

(一)道安、慧远的早期般若学 91

1.道安与“格义” 91

2.六家七宗 92

3.道安、慧远的般若学 94

(二)鸠摩罗什、僧肇的大乘空论 97

1.鸠摩罗什的“中观”空论思想 97

2.僧肇的《肇论》 98

3.是佛似玄的大乘空论 101

(三)竺道生的涅槃佛性说 104

1.“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提出 105

2.顿悟说 106

3.从本体论到心性论 107

(四)向佛的儒士 109

1.儒士向佛的多种表现 109

2.谢灵运的《辨宗论》 112

3.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归心篇》 114

尾声:简释“清谈误国” 117

附录 119

(一)东汉末各帝姓名、年号(只标元年)表 119

(二)三国各帝姓名、年号(只标元年)表 120

(三)两晋、宋、齐、梁、陈各帝姓名、年号(只标元年)表 121

后记 125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