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电视剧产业史
  • 作 者:储钰琦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4370044
  • 标注页数:209 页
  • PDF页数:22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0 ≥20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语 1

第一章 前产业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视剧事业(1958-1978) 17

第一节 1958-1966:政治统帅和无偿供给的艰难生存 19

一、自觉担负政治的宣教责任 21

二、依靠国家拨款并无偿供给 22

三、制作与播出能力极其受限 24

第二节 1966-1978:因“文革”动乱陷入全面停顿状态 27

第二章 孕育萌发期:电视剧事业向产业的转型过渡(1978-1992) 29

第一节 1978-1983:简单商品经济力量开始逐步渗透 32

一、供给量猛增填补节目缺口 34

二、广告与交换弥补资金短板 37

三、受众意识开始萌生与滋长 40

第二节 1983-1986:伴随制度性约束步入市场化轨道 43

一、精神和商品双重属性渐显 45

二、政府与市场实现初步联动 48

三、全国性交易市场雏形出现 52

第三节 1986-1992:生产的组织化与规模化初露端倪 54

一、明确制作资质的准入门槛 56

二、室内剧助推工业化大生产 60

三、海内外交流由单向变双向 63

第三章 初长成时期:电视剧产业基本要素逐渐成型(1992-2003) 69

第一节 1992-1997: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频频发力 72

一、市场化运作渗透到各环节 73

二、默许民营制作力量的参与 79

三、政府规制的监管作用凸显 82

第二节 1997-2003:产业经营的理念与体系愈加清晰 86

一、交易价格体系更趋向规范 88

二、类型化生产从隐性到显性 92

三、双准入生产控制系统形成 95

第四章 发展机遇期:电视剧产业化探索向纵深迈进(2003-2012) 99

第一节 2003-2006:制播分离带来产业的实质性突破 102

一、放宽非公资本的市场准入 103

二、内容生产与播出把关趋紧 108

三、购销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111

四、海外发行数量范围双扩容 114

五、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形态 117

第二节 2006-2009:在转变体制机制中释放市场活力 119

一、题材审批让位于市场调节 120

二、以制播联动调整竞争机制 123

三、网络视频成为播出新平台 127

四、生产与消费规模领先他国 129

第三节 2009-2012:借助各种力量推动产业加速升级 134

一、由数量向质量的理性转型 135

二、重视编剧作用与剧本价值 139

三、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寻突破 141

四、嫁接新媒体成重要盈利点 145

五、依托植入式广告渐成气候 149

第五章 新生长时期:电视剧产业生态进入新的拐点(2012-) 153

结语 175

附录 179

附录1 1978-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发展情况 179

附录2 《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 180

附录3 《电视剧内容审查实施细则》 186

附录4 《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行办法》 190

附录5 《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 194

附录6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名单(2012年) 199

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0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