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黄帝内经》的原创之思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黄帝内经》的原创之思
  • 作 者:张超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676379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上篇】《黄帝内经》的道与神 3

第一章 引论 3

第一节 寻找医道关系的逻辑起点 4

第二节 溯源求本,重建自信 15

第二章 天神与人神 25

第一节 神化:六气五行生化之道 26

第二节 人神:顺天承化的主宰 42

第三节 天人合一,以神相通 52

第四节 《内经》的宗教学探讨 62

第三章 《内经》理论探源 71

第一节 崇古现象的析理 73

第二节 “神”在《内经》理论中的地位 78

一、“不可治”的类型分析 80

二、“不用治”的类型分析 82

三、神:《内经》理论与技术的生发点 88

第三节 几个概念的比较分析 94

一、心与神 94

二、气与神 97

三、阴阳与神 101

第四章 道与神 105

第一节 《内经》之道 106

一、“道在于一” 107

二、“道之为物”与“神机” 111

三、医道的传承 118

第二节 《内经》与道教 124

一、医术与道术 125

二、《内经》与道教神灵 128

三、道教医药学的再讨论 132

第三节 中医学: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典范 136

一、“道术合一”的医疗模式 136

二、通于神明之境 140

三、中医学发展的可能向度 146

【下篇】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研究 155

第五章 从哲学研究到战略研究 155

第六章 中医药知识的基本性质 159

第一节 从知识角度探讨中医药理论的必要性 160

第二节 中医药知识的意会性质 164

一、波兰尼思想概述 164

二、中医学理论的自主性问题 167

三、中医药知识的意会性质 169

第三节 中医药知识创新的机遇 171

第七章 中医药的自主转型与知识创新 175

第一节 中医药发展现状的战略评述 176

一、从“出口创汇”到“重铸中华医魂” 176

二、从“再造‘病人””到健康观念的重建 177

第二节 健康共享与中医药的全球化 179

第三节 基于价值观的中医药自主转型 186

第四节 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全球化新动向 193

一、另一个世界与社会 194

二、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成本 195

三、整体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198

第八章 建设以健康为基础的社会 205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难以有效推进既定战略 206

第二节 战略失效源于知识缺陷 211

第三节 建设以健康为基础的社会 215

一、健康社会的知识基础 215

二、健康社会的生成 216

第九章 引领未来的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 221

第一节 知识创新的两条路径 222

第二节 中国学派的崛起 224

第三节 全民健康高速公路 226

参考文献 229

附录 235

附录一 整体的生成与整体生成法——兼论新道家的文化观 236

一、整体生成法的提出 237

二、整体的生成机制 238

三、新道家的文化观及其未来形态 241

附录二 整体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影响 243

一、“知识就是力量”的内涵正在发生整体性变化 243

二、整体论的复兴本质上属于文化现象 245

三、整体论视野下的文明与科学 247

四、未来科技发展的整体跃迁 248

五、中国思想方法的原创潜力及其时代功能 250

附录三 论传统与创新 253

一、近世中国尚待完成的文化任务 254

二、“相得益彰”的理论与实践 262

三、原创性:永恒的传统与创新 278

附录四 创新文化与中国文化创新 287

一、自主创新的差序格局及其文化依赖 287

二、创新文化的原创性转型及其多元并存格局 292

三、以原创性为中心开展新型创新文化建设 298

四、中国文化的自主创新与创新文化建设 303

附录五 建设新型创新文化 开启原始性创新之门 309

一、领会自主创新的核心精神需要建设新型创新文化 309

二、建设新型创新文化应当坚持“自主”生成原则 310

三、以“原创至上”的理念推动创新文化转型 311

四、新型创新文化建设首先要补上传统短板 312

五、以倡导经典学习为核心,促进新型创新文化建设 313

跋 314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