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宁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209222
- 标注页数:283 页
- PDF页数:29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4 ≥28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刑事证明中的责任划分 1
一、刑事证明概述 1
(一)刑事证明的内涵 1
(二)刑事证明主体 4
(三)刑事证明标准 7
(四)刑事证明对象 9
(五)刑事证明原则 11
二、刑事证明中的责任划分:说明责任、举证责任与证明职责(证明责任) 19
(一)说明责任 19
(二)举证责任 22
(三)证明职责(证明责任) 26
三、三种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33
(一)说明责任与举证责任、证明职责的联系和区别 33
(二)举证责任与证明职责的联系与区别 35
第二章 刑事举证责任的内涵 41
一、英美法系关于举证责任内涵的理解 42
(一)提供证据责任与说服责任 42
(二)提供证据责任与说服责任的区别 47
(三)英美法系举证责任内涵的评析 48
二、大陆法系关于举证责任内涵的理解 50
(一)主观举证责任与客观举证责任 51
(二)主观举证责任与客观举证责任的区别 55
(三)大陆法系举证责任内涵的评析 55
三、两大法系关于举证责任内涵的综合分析 57
(一)两大法系举证责任内涵的比较 57
(二)两大法系存有不同举证责任观的原因分析 63
(三)两大法系关于举证责任内涵的理解给我们的启示 66
四、我国对于刑事举证责任内涵的理解 67
(一)对于举证责任内涵的几种观点 67
(二)刑事举证责任的内涵——四重含义论 74
五、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属性与功能 84
(一)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属性 84
(二)刑事举证责任的功能 87
第三章 刑事举证责任的主体 93
一、刑事举证责任主体的条件 93
(一)必备条件 93
(二)非必备条件 96
二、刑事举证责任主体的划分 96
(一)完整的举证责任主体 96
(二)非举证责任主体 99
(三)限制性举证责任主体 110
第四章 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 112
一、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112
(一)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113
(二)发现真实原则 115
(三)程序正当原则 116
(四)诉讼效率原则 118
(五)无罪推定原则 119
二、控诉方举证责任的分配 122
(一)大陆法系控诉方举证责任的分配 123
(二)英美法系控诉方举证责任的分配 127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诉方举证责任的分配 132
三、被追诉人举证责任的分配 150
(一)大陆法系被追诉人举证责任的分配 151
(二)英美法系被追诉人举证责任的分配 158
(三)我国被追诉人举证责任的分配 168
(四)控辩双方举证责任的比较 190
四、三大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比较 192
(一)三大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相同点 192
(二)三大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点 193
第五章 刑事举证责任特殊情形的处置 197
一、刑事举证责任的倒置 197
(一)肯定存在刑事举证责任倒置的主要论点 197
(二)对刑事举证责任倒置的质疑 199
二、刑事举证责任的免除 209
(一)推定 209
(二)司法认知 223
(三)自认 232
三、刑事举证责任的转移 239
(一)刑事举证责任转移的概念和特征 240
(二)刑事举证责任转移的范围 242
第六章 我国刑事举证责任现存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 246
一、我国刑事举证责任现存的问题 247
(一)理论上的问题 248
(二)立法中的问题 253
(三)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257
二、我国刑事举证责任的改进思路 260
(一)构建统一的诉讼举证责任概念 262
(二)正确划分控诉机关与审判机关在诉讼证明中的责任 263
(三)明确被告人的提供证据责任及其程序保障机制 264
(四)改革检察制度以确保控辩平等举证 267
(五)从犯罪构成等实体法内容出发来研究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 268
结论 270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