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1912-1949
  • 作 者:何爱国著
  • 出 版 社: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073052
  • 标注页数:348 页
  • PDF页数:36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7 ≥34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编 经济与社会 2

第一章 微弱的自由经济思潮 2

第一节 自由经济思潮 2

第二节 流派 14

第三节 检讨 26

第二章 勃兴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思潮 45

第一节 统制经济计划经济思潮 45

第二节 流派 70

第三节 思潮评价 88

第三章 工业化的艰难抉择:20世纪上半叶工业化与农业化道路之争 116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围绕“以何立国”问题的论争 117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围绕“如何救济农村”问题的论争 121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围绕“以何立国”问题论争再兴 127

第四节 对论争的检讨 131

第四章 应急与赶超的辩难: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之争 134

第一节 关于乡村建设运动之争 135

第二节 成绩与问题 150

第二编 思想与文化 154

第五章 激进还是保守?——近代社会思潮主潮论争的回顾与反思 154

第一节 “激进与保守之争”的来龙去脉 154

第二节 对“激进与保守之争”的总结与反思 170

第六章 传统的发明:新文化运动的现代性建构 176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视角下“新文化运动”研究的三种范式 176

第二节 现代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明 177

第三节 现代性对立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明 181

第四节 传统之现代:新文化运动建构现代性的反思 185

第七章 现代化共识的养成——20世纪上半叶文化建设路向问题的论战 188

第一节 全盘西化派 188

第二节 本位文化派 193

第三节 对两派的批评 195

第四节 现代化共识的养成 203

第八章 儒家与现代化:反抗与调适 214

第一节 儒家对现代化的反抗 214

第二节 儒家对现代化的调适 220

第九章 建构与解构:现代新儒家对工业化市场化潮流的回应 241

第一节 现代新儒家对工业化市场化的基本态度 241

第二节 建构主义:对工业化市场化的呼应与适应 244

第三节 解构主义:对工业化市场化的批判和纠偏 251

第十章 唯物史观引入与中国史学现代化——以《新青年》为中心的考察 256

第一节 《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 256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诠释特点 258

第三节 唯物史观与史学转向 262

第三编 个案剖析 268

第十一章 东方文化危机的过度反应:章士钊的三农思想 268

第一节 章士钊三农思想概说 268

第二节 围绕章士钊农国论的论战 276

第三节 反思与评价 279

第十二章 效能与均富:马寅初的温和计划经济思想 283

第一节 基本构想与可行性分析 283

第二节 对既往学说、体制和思想的批判 289

第三节 方案与评价 293

第十三章 非政府的计划经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 301

第一节 乡村建设构想 301

第二节 合作化·工业化·理性化如何可能? 304

第三节 乡村建设方案的理性与非理性 312

第十四章 计划与自由民主的兼容:张君劢、张东荪的民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构想 317

第一节 计划经济概念 317

第二节 计划经济之路 323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治与文化 329

第十五章 孙中山与马寅初之资本观比较 332

第一节 三重现代性视野中的资本属性 332

第二节 对资本文明性的利用 338

第三节 对资本非文明性的限制 341

后记 348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