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
  • 作 者:谢清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802547445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道家科技思想构建的范畴基础 1

第一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研究的源起 2

第二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研究的意义 7

第三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的特点 14

第二章 道家宇宙论的基础范畴 18

第一节 道德:宇宙万物的本原 18

一、道、德范畴源起的科技思想背景 19

二、道、德范畴及其科学思想内涵 25

三、道、德范畴与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 43

四、“道”“德”范畴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 50

第二节 宇宙:道家的时空意识 59

一、认识“宇宙” 60

二、体验“宇宙” 74

第三节 混沌:道家的世界图景 76

一、混沌:道的存在形态 78

二、混沌:体道的境界 83

三、混沌:道治社会的特征 86

第四节 太一:宇宙本源的追索 87

一、道得之谓之太一 88

二、“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 90

三、“太一”:哲学与科学的交融 100

第三章 道家自然观的基础范畴 104

第一节气:天地万物的质料 104

一、“气”与道家科技思想 105

二、道家“气”论自然观的演进 106

三、“气”范畴与中国科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22

第二节 阴阳:世界变化的动力机制 132

一、阴阳:世界生成变化的动力之源 132

二、阴阳辩证关系及其科学思想 136

第三节 五行:天地万物的结构 139

一、“五行”的三个维度 139

二、“五行生克”的科学思想 146

第四节 八卦:解释世界的符号系统 148

一、援易入道:道家自然观的丰富发展 149

二、八卦与道家科技思想的表达方式 151

第五节 动与静:道家的运动观 158

一、自然之动静 158

二、治国之动静 161

三、养生之动静 164

第四章 道家科学认识论的基础范畴 167

第一节物:道家科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167

一、道家对“物”范畴的理解 168

二、道与物的张力 175

三、“物”,范畴的科学思想 180

第二节理: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求索 184

一、道尽稽万物之理 185

二、德者,变及物理之所出也 187

三、万物有成理 188

四、万举不失理 191

五、循名究理 196

六、“理”的科学思想 197

第三节 名实: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的转换 200

一、“无名”与“有名”统一的名实观 201

二、名实观与科学认识论 203

三、“刑名比详”与社会制度设计 211

第四节 有无:事物本质与现象的表征 214

一、本体论意义上的“无”和“有” 214

二、社会技术视野下的“无”与“有” 220

三、自我技术话语下的“有”与“无” 222

四、现象学意义上的“有”和“无” 223

五、有无相生与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 224

第五章 道家科技实践论的基础范畴 231

第一节 天地人:道家思考世界的向度 231

一、多维视角下的“天、地、人”范畴 233

二、天、人、地关系的科技思想 237

三、“天地人”范畴的人文生态思想 245

第二节“自然”:对世界秩序的敬畏 253

一、“自然”的发现和“理性批判”精神的确立 254

二、“自然”范畴的事实与价值维度 258

三、“自然”范畴的科学思想意蕴 264

第三节“无为”范畴与科学思想价值 270

一、无为:道家的科学精神 270

二、无为合天的行为取向 274

三、“无为治世”的社会技术思想 278

四、“无为养生”的自我技术思想 283

余论:道家生命论的基础范畴 289

一、形神相合:生命存在的方式 289

二、生死:生命存在的两种形态 290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311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