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孙歌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13148193
- 标注页数:345 页
- PDF页数:36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9 ≥34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 探寻历史的“基体” 1
上篇 在中国的历史脉动中求真 3
一、饥饿感与窘迫感:跃动着生命感觉的明末 5
二、“不容已”:无法妥协的观念感觉 13
三、童心说:沟口雄三的思考方式 22
四、不立论:必要的思想史修炼 33
五、“形而下之理”:探寻另一种普遍性原理 41
六、作为方法的中国:经验深处的结构性想象力 60
下篇 中国历史的“向量” 81
一、“自然”与“作为”的契合 83
二、内在于人生的形而下之理 94
三、中国的公与私 107
四、被分有的法则:中国历史的基体 123
五、乡里空间与乡治运动 141
第二部 历史与人 161
上篇 现代史书写与“国民体验” 163
一、昭和史论争的缘起 165
二、昭和史论争的基本对立结构 178
三、战争责任与国民生活体验的错位 196
四、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211
五、破除伪命题:走出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预设 223
六、互补的对立关系:《昭和的精神史》的出现 235
下篇 现代史书写的认识论转换 247
一、建立日本历史学的工作伦理 247
二、整体化判断与人格化分析:斯大林批判引发的思考 265
三、重新“发现”唯物史观 278
四、偶然与必然,一般与特殊 295
五、学术史与思想史中的昭和史论争 315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