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时尚与政治 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 1966-1976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时尚与政治  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  1966-1976
  • 作 者:孙沛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25893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序 1

绪言 1

第一章 文献回顾 9

第一节 概述 9

一、时尚与服装 9

二、着装时尚研究概述 13

第二节 西方着装时尚的社会学理论 15

一、阶级分化论 15

二、身份认同论 30

三、集体选择论 32

四、文化生产论 34

第三节 着装时尚的实证研究 35

一、国外研究 35

二、国内研究 37

第四节 小结 38

第二章 理论视角、研究方法、框架与术语 41

第一节 理论视角 4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44

一、质性研究法 44

二、二手数据分析法 47

第三节 研究框架 47

一、理论思路 47

二、写作框架 49

第四节 研究术语 50

一、总体主义:从极权主义、全能主义、新传统主义到总体主义 50

二、“情境”、“实践” 56

三、服装、着装和时尚 56

第三章 “文革”着装时尚 59

第一节 军装 60

第二节 “中山装” 68

一、正式的“中山装” 70

二、“军干装” 71

三、“同志装” 71

四、“企领民装” 72

第三节 “工人装” 73

第四节 “列宁装” 77

第五节 “红卫装” 81

第六节 “文革”着装时尚的历史脉络 86

第四章 情境分析 91

第一节 消费政治 91

一、“需要”绝对政治化与“消费”绝对政治化 92

二、生产集体主义与消费禁欲主义 94

第二节 消费经济 96

一、高积累低消费的制度安排 97

二、控制收入 99

三、统购统销的制度安排 103

第三节 消费文化 108

一、政治唯美主义审美观 109

二、国家化身体文化 113

三、消费“耻丑主义” 115

第五章 规训与顺从 119

第一节 着装作为革命趣味的表达工具 120

一、“红五类”穿军装 120

二、“红五类”穿“工人装” 125

第二节 着装作为革命趣味的建构工具 128

一、“黑色”追随者 128

二、“灰色”追随者 137

第三节 “奇装异服”与国家规训 142

一、“奇装异服”的类型及特点 144

二、“奇装异服”的标准及“合法性”着装的界定 154

三、国家对“奇装异服”的规训机制 155

第四节 总体主义背景下时尚的产生与传播机制 164

一、“模仿—固守”胜于“模仿—创新” 165

二、“补偿机制”让位于“淹没机制” 166

三、“社会认同”凌驾于“自我认同” 168

四、“共性”主导“个性” 168

五、“无选择的选择”替代“自由选择” 169

六、“文化中介人”即国家 170

第五节 国家对个体着装实践的控制逻辑 171

一、着装是表征社会区隔的重要手段 172

二、着装是实施国家权力的具体方式 173

三、着装是实行道德惩戒的有效途径 174

第六章 规训与反抗 177

第一节 反抗匮乏的生存性应对 181

第二节 衣领上的“革命” 189

一、反抗政治化着装——“颜色革命” 190

二、超越“去个性化”,追求个性和舒适 193

三、超越“去性别化”,反抗“性别淹没” 196

四、超越“去时尚化”,港澳台民间着装时尚的流入 209

五、社会征服与个性化着装 215

第三节 着装抗争与合法性 218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222

第一节 结论 222

第二节 讨论 225

一、时尚的两维制度层面 225

二、时尚的阶级推动力和市场推动力 226

三、民族主义与服装消费 229

四、集体无意识与符号暴力 230

五、市场时尚与政治时尚 231

第八章 方法论反思 233

第一节 效度检验 233

第二节 信度检验 235

一、被访者所提供的信息的信度 236

二、样本的代表性 236

三、访谈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237

四、质性研究的结论 238

第三节 研究伦理 239

第四节 研究地域和时段 239

第五节 研究者省思 240

结束语 242

附录 244

附录1 访谈提纲 244

附录2 被访者基本情况表 246

附录3 图表目录 249

附录4 部分访谈记录 251

致谢 312

后记 325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