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二元论研究
  • 作 者:吴胜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16117149
  • 标注页数:257 页
  • PDF页数:26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9 ≥25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 当代唯物主义的困惑:二元论为何死灰复燃、悄然升温 1

二 国内二元论的研究现状 11

三 发展唯物主义的方式和研究二元论的意义 15

第一章 二元论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19

第一节 二元论及其分类 20

一 宗教神学的二元论 21

二 哲学中的二元论 22

第二节 原始的灵魂观念 23

一 原始文化中的灵魂观念的发生学研究 24

二 分析哲学关于原始灵魂观念的语言发生学研究 28

第三节 古希腊哲学中的二元论 31

一 柏拉图的实体二元论 32

二 亚里士多德的属性二元论 36

第四节 中世纪哲学中的二元论 38

一 中世纪哲学与基督教 38

二 托马斯关于灵魂的学说 40

第五节 近代哲学中的二元论 42

一 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 43

二 斯宾诺莎的属性二元论 45

第二章 感受性质:二元论反击唯物主义的“利剑” 47

第一节 问题之源起 48

一 笛卡尔哲学与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 49

二 布伦塔诺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 50

三 作为心理特征本质属性的感受性质 51

第二节 “感受性质”的概念家族 53

一 布洛克关于现象意识的说明 54

二 内格尔对意识经验的说明 57

三 丹尼特关于感受性质的说明 58

第三节 基于感受性质的种种论证 60

一 自然科学的证据 60

二 知识论证 62

三 模态论证 63

四 怪人论证 65

第四节 唯物主义论“唯物主义的遗漏” 67

一 同一理论对感受性质问题的同化 67

二 取消主义对感受性质的排除 69

三 功能主义对感受性质问题的反驳 71

小结 74

第三章 实体性心灵:实体二元论的辩护 76

第一节 福斯特的“保卫”策略 77

一 二元论的5种替代方案及其批评 78

二 反对二元论的四个理由及其答复 86

第二节 贝洛夫的超验心理学的二元论 91

一 超验心理学及其特征 92

二 超验心理学与基础的二元论 95

三 超验心理学的证据问题 97

小结 100

第四章 副现象性心灵——副现象论与唯物主义因果观中的“问题” 102

第一节 副现象论及其历史 103

一 副现象论的含义 103

二 副现象论的历史 105

第二节 副现象论的最新论证 109

一 对副现象论的正面论证 109

二 对副现象的反面论证 113

第三节 唯物主义对“反常”的同化 117

一 金在权关于随附论问题的一些说明 118

二 因果排除原则 123

小结 125

第五章 “意识是普遍属性”:泛心论的反攻倒算 127

第一节 泛心论的定义、历史与主要的论证形式 128

一 泛心论的定义 128

二 泛心论的历史考察 130

三 泛心论的主要论证形式 132

第二节 代泛心论的主要理论形式 135

一 Charles Birch的泛经验论(panexperientialism)的立场 136

二 西格尔的泛心论 140

三 内格尔的泛心论立场 144

第三节 麦金对泛心论问题的考察 146

一 泛心论的优点 146

二 强的泛心论与弱的泛心论 147

三 泛心论与麦金的心灵观 150

小结 151

第六章 作为“自然现象”的心灵:二元论与自然主义的“联姻” 153

第一节 查默斯对意识的说明 155

一 意识现象是真实的存在 157

二 意识的双重生活 160

三 困难问题与容易问题 165

第二节 自然主义二元论 167

一 对传统唯物主义的批评 168

二 自然主义的二元论 170

第三节 问题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改进 175

小结 179

第七章 量子力学——新二元论与唯物主义论的资源争夺 181

第一节 量子意识理论简介 182

一 量子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 183

二 量子物理学与意识 185

三 哥本哈根的量子意识理论 187

第二节 斯塔普的量子意识理论 190

一 量子规律是一种心理物理的规律 191

二 相互作用的二元论 194

第三节 彭罗斯与哈默罗夫的量子意识理论 197

一 对意识的人工智能方案的批评 198

二 微管量子意识理论 200

三 批评与回应 203

小结 205

第八章 脑科学:新二元论与唯物主义的不同利用 207

第一节 李别特的“有意识的精神场” 208

一 意识延迟实验与自由意志 208

二 有意识的精神场理论 212

第二节 斯佩里的新“精神一元论” 216

一 裂脑人研究 216

二 精神一元论 218

三 艾克尔斯的“精神—脑的相互作用论” 221

小结 225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理论对二元论的批判 229

第一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元论 2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本质和特征的说明 235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理论的重要意义 235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 238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本质和特征问题 241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理论的优越性 244

小结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4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