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针灸临床技能实训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针灸临床技能实训
  • 作 者:赵吉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7172240
  • 标注页数:244 页
  • PDF页数:25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7 ≥24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常用刺灸技术 2

导言 2

一、刺灸法及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2

二、让患者了解针灸,接受针灸 3

三、做好与患者的沟通 4

四、做到安全针灸 5

第一章 毫针法 6

第一节 进针法 6

一、单手进针法 6

二、指切进针法 7

三、夹持进针法 8

四、提捏进针法 9

五、舒张进针法 10

六、管针进针法 11

第二节 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13

一、针刺方向 13

二、针刺角度 13

三、针刺深度 14

第三节 行针手法 15

一、提插法 15

二、捻转法 16

三、循法 17

四、刮法 19

五、弹法 19

六、搓法 21

七、摇法 22

八、飞法 23

九、震颤法 23

第四节 得气、行气、催气、候气 24

一、得气 25

二、行气 27

三、催气 28

四、候气 29

第五节 针刺补泻 30

一、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30

二、单式补泻手法 32

三、复式补泻手法 39

第六节 留针与出针 43

第七节 针刺异常情况 45

一、晕针 45

二、滞针 46

三、弯针 47

四、断针 47

五、血肿 48

六、外周神经损伤 49

七、刺伤重要组织器官 50

第八节 针刺注意事项 53

一、禁忌证 54

二、禁刺腧穴和慎刺腧穴 54

第二章 灸法 65

第一节 灸法的分类及艾炷、艾卷的制作 65

一、灸法的分类 65

二、艾炷、艾卷的制作 65

第二节 常用灸法的操作要点 67

一、化脓灸 67

二、非化脓灸 69

三、隔姜灸、隔蒜灸 70

四、隔盐灸 72

五、隔附子饼灸 73

六、温和灸 75

七、雀啄灸 77

八、回旋灸 78

九、温针灸 80

十、温灸器灸 81

十一、天灸 85

十二、灯火灸 87

第三节 灸法的补泻要点 88

一、艾炷灸的补泻 88

二、艾卷灸的补泻 89

三、灸感 89

四、灸量 90

第四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91

一、施灸体位 91

二、施灸顺序 92

三、灸法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92

四、灸后处理 93

第三章 拔罐法 94

第一节 常用拔罐法的操作要点 94

一、闪罐法 94

二、留罐法 95

三、走罐法 97

四、留针拔罐法 99

五、刺血拔罐法 100

第二节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101

一、拔罐前的注意事项 101

二、操作注意事项 102

三、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02

四、禁忌证 102

第四章 其他针灸技术 103

第一节 三棱针法 103

一、点刺法 104

二、刺络法 106

三、散刺法 107

四、挑治法 109

第二节 皮肤针法 111

第三节 皮内针法 114

第四节 电针法 115

第五节 头针法 118

第六节 耳针法 122

一、常用耳穴的定位 122

二、耳穴诊断方法 124

三、耳针的选穴原则 125

四、常用耳针操作方法 125

第七节 其他针灸法 132

一、火针法 132

二、穴位注射法 134

三、穴位贴敷法 135

四、穴位埋线法 137

下篇 针灸临床诊治思维 140

第五章 治疗总论 140

一、四诊合参,采集病情资料 140

二、分析病情,明确诊断 142

三、确立治则 147

四、确定治法,选取穴位 151

五、确定刺灸方法 153

第六章 治疗各论 155

第一节 头面躯干疼痛 155

一、头痛 155

二、项痹 158

三、漏肩风 161

四、腰痛 163

五、坐骨神经痛 166

六、痹证 169

第二节 内科疾病 172

一、中风 172

二、眩晕 175

三、面瘫 178

四、感冒 181

五、哮喘 183

六、不寐 186

七、郁证 188

八、痫病 191

九、胃痛 193

十、便秘 195

十一、泄泻 198

十二、癃闭 200

十三、遗精 203

十四、胁痛 205

十五、痿证 208

第三节 妇、儿科疾病 210

一、痛经 210

二、带下病 213

三、绝经前后诸证 215

四、遗尿 218

五、积滞 220

第四节 皮、外科疾病 222

一、蛇串疮 222

二、风疹 225

三、痤疮 228

四、乳癖 230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 232

一、目赤肿痛 232

二、耳聋 234

三、牙痛 236

四、咽喉肿痛 239

五、鼻鼽 241

参考文献 24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