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周有光文集  第7卷  比较文字学初探
  • 作 者:周有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11716439
  • 标注页数:503 页
  • PDF页数:51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16 ≥5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1

卷一 总论 17

一、什么是比较文字学 17

(一)形体和结构的比较 19

(二)传播和发展的比较 20

(三)应用功能的比较 21

(四)历史背景的比较 21

二、文字学的轮廓画 23

(一)文字起源论 24

(二)文字类型学 26

(三)形意文字学 26

(四)意音文字学 29

(五)字母文字学 32

(六)比较文字学 34

(七)形体和结构的演变 35

(八)传播和发展的规律 38

(九)应用文字学 40

三、文字类型学新说 44

(一)文字类型学在文字学中的地位 44

(二)文字类型学的系统观和发展观 45

(三)各家文字分类法简述 47

(四)文字的“三相”分类法 53

卷二 形意文字 61

一、形意文字的特点比较 61

(一)形意文字和原始宗教 61

(二)形意文字的符号形式 62

(三)形意文字的语言段落 62

(四)形意文字的表达方法 63

(五)形意文字和连环画 64

二、沙巴文 66

(一)尔苏族和沙巴文 66

(二)沙巴文的基本符号 67

(三)沙巴文的阅读单位 68

(四)沙巴文的文字类型 69

三、东巴文 72

(一)纳西族的三种传统文字 72

(二)东巴教的经书 73

(三)东巴经文的书写方法 74

(四)单体符号和复合符号 77

(五)八种表达方法 79

(六)东巴文腹内的胚胎文字 80

(七)东巴文的符号统计 81

(八)东巴文的特点 83

卷三 意音文字(上) 87

一、意音文字的特点比较 87

(一)历史背景的比较 88

(二)符号形式的比较 89

(三)语音段落的比较 90

(四)表达方法的比较 91

(五)符号数量的比较 92

二、钉头字 94

(一)两河流域:人类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94

(二)苏美尔人:钉头字的创造者 95

(三)阿卡德人:钉头字的继承者 100

(四)巴比伦朝代:钉头字的简化 102

(五)亚述帝国:钉头字的国际流通 104

(六)新埃兰钉头字:向音节化前进 107

(七)波斯钉头字:接近音素化 108

(八)乌加里特钉头字:音素化的实现 112

(九)钉头字的释读:西亚古文化重放光明 113

三、圣书字 119

(一)尼罗河:埃及文化的母亲 119

(二)圣书字的形体变化 122

(三)圣书字的结构分解 125

(四)麦罗埃字母和柯普特字母 132

(五)圣书字的释读:打开古埃及文化的宝库 134

四、汉字 136

(一)汉字的起源 136

(二)汉字的形制 137

(三)汉字的传播 140

(四)汉字学的发展 141

五、玛雅字 144

(一)玛雅字的发现和释读 144

(二)玛雅字的形体特点 145

(三)玛雅字的结构:“三书”和“六书” 146

(四)玛雅字的语词组合 147

(五)玛雅字的历史地位 149

(六)玛雅字举例释读 150

六、彝文 180

(一)彝文的地区差异 180

(二)彝文的类型问题 181

(三)彝文的结构和“六书” 182

(四)教会彝文和拉丁化的尝试 184

(五)老彝文的规范化 186

(六)彝文的演变动向 188

七、六书有普遍适用性 191

引子 191

(一)圣书字和钉头字中的“六书” 193

(二)玛雅字中的“六书” 199

(三)彝文中的“六书” 203

(四)东巴文中的“六书” 207

卷四 意音文字(下) 215

一、汉字型文字综述 215

(一)汉语和非汉语的汉字型文字 215

(二)汉字的传播和发展阶段 216

(三)汉字型文字的分类 218

(四)孳乳仿造的汉字型文字 219

(五)变异仿造的汉字型文字 226

(六)汉字型字母文字 231

(七)异源同型的民族文字 236

(八)汉字型文字的综合比较 241

二、孳乳仿造的汉字型文字 244

(一)壮字 244

(二)喃字 251

(三)苗字 256

(四)瑶字 262

(五)布依字 265

(六)侗字 267

(七)白文(汉字型白文) 272

(八)哈尼字 275

(九)仡佬字 279

(十)阿细彝字 281

三、变异仿造的汉字型文字 283

(一)契丹大字 283

(二)女真字 288

(三)西夏字 293

卷五 表音文字(上) 301

一、表音文字的特点比较 301

(一)音节文字 301

(二)辅音文字 303

(三)音素文字 304

二、字母学纲要 306

(一)引言 306

(二)字母的起源 307

(三)字母的传播 311

(四)字母的演变 318

(五)字母的应用 323

三、音节文字综述 328

四、汉字型音节文字 348

(一)字符音节文字 348

(二)字母音节文字 368

卷六 表音文字(下) 391

一、辅音字母文字 391

(一)辅音字母的产生和发展 391

(二)辅音字母在中国 398

二、音素字母文字 422

(一)音素字母的产生和发展 422

(二)战后新独立国家的拉丁字母文字 438

(三)中国少数民族的拉丁字母文字 449

(四)拉丁字母的应用技术 477

后记 487

索引 491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