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临床心理学指导丛书  抑郁症患者系统治疗方针
  • 作 者:拉里·E.博伊特勒,约翰·F.克拉金,布鲁斯·邦加尔著;刁静,甘志筠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4449298
  • 标注页数:526 页
  • PDF页数:54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44 ≥52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治疗方针导论 3

第一章 治疗方针的要点 3

治疗方针和医疗标准的历史发展 5

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反对治疗方针的声音 7

法律系统对治疗方针的看法 9

尊重少数学派法则 11

系统治疗选择的方针 17

第二章 当前治疗方针的本质 20

开发治疗方针的模板 21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抑郁症治疗方针 22

治疗方针的内容 22

治疗方针的评估 23

美国医疗保健政策与研究处的治疗方针 23

治疗方针的内容 23

AHCPR的方针与美国精神医学会的治疗方针的对比 24

专家共识方针 26

心理治疗服务的对策性政策回顾 27

内容 27

总结 28

治疗方针的使用方式及适用对象 28

第二部分 用于治疗评估的方针 33

第三章 确定治疗维度 33

患者的心理倾向与治疗调节变量 40

患者的机能损害 40

患者的主观痛苦度 64

患者的社会支持 70

患者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 88

患者的对抗/阻抗倾向 102

患者的应对方式 117

总结和结论 133

第四章 治疗评估的主题 136

个案说明 136

爱丽丝 136

哈罗德 139

系统治疗选择:用于制定治疗计划的一种模型 140

系统治疗选择模型概述 141

备选的治疗计划模型 143

测量患者易感素质 145

寻求治疗的生态学 145

抑郁的症状和诊断 148

制定治疗计划所需的其他分支 150

收集资料的方法 152

分支1:抑郁的原因 153

分支2和分支3:抑郁及躁狂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 154

对症状的综合测评 155

症状学的特定领域 157

分支4:机能损害和问题复杂性 160

分支5:社会支持 162

分支6:患者反应的独特模式 162

对治疗计划的意义 164

对改变的评估 165

第五章 治疗评估的整合及有效利用 167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评估 167

系统治疗选择:对整合后计算机辅助评估程序的描述 172

系统治疗选择治疗师评估表的有效性检测 173

患者样本 174

匹配样本变量 178

心理测量工具 179

系统治疗选择治疗师评估表 181

系统治疗选择治疗师评估表的评估者间信度 182

系统治疗选择治疗师评估表的效度 183

讨论 185

治疗变量在个案样例中的应用 186

机能损害 186

主观痛苦 187

社会支持 188

问题复杂性 188

阻抗特质 189

应对方式 189

对制定治疗计划的意义 190

分支逻辑在制定治疗计划中的应用 191

分支1:抑郁的原因 191

分支2和分支3:抑郁与躁狂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192

分支4:机能损害 192

分支5:应对方式、阻抗和主观痛苦 192

分支6:社会支持和自尊 193

第三部分 用于管理和治疗的方针 197

第六章 合理的基础治疗方针 197

预测预后情况的方针 199

指派医疗水平的方针 202

指派治疗情境 202

风险程度 206

总结 210

第七章 能够提升疗效的最佳治疗方针 212

对匹配性维度进行整合:验证性研究的结果 212

结论 217

共同因素治疗模型 217

心理治疗程序治疗计划模型 218

技术—折中治疗匹配治疗计划模型 219

系统治疗选择模型 220

整合基础治疗方针和最佳治疗方针 223

总结和结论 229

第四部分 抑郁症的本质 237

第八章 抑郁症问题的重要性 237

抑郁状态的发生及流行 237

抑郁症的花费 239

初级护理师对抑郁症的检测和治疗 239

与抑郁症有关的花费 240

治疗的成本收益 242

支出、收益和管理型医疗保健 243

抑郁症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 244

界定心理病理学和抑郁症的社会价值 244

抑郁的定义 246

抑郁症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48

抑郁和共病情况 252

爱丽丝和哈罗德——案例评述 253

讨论 254

第九章 抑郁基础研究中的概念 256

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257

社会性别角色机制 257

抑郁中的认知因素 259

抑郁中的人际交往机制 264

抑郁的生物学机制 268

总结和结论 279

第五部分 当代治疗模型 287

第十章 治疗效益:研究问题 287

研究设计 288

选择患者样本 293

分配治疗方法 295

选择和分配治疗师 296

治疗的规范化 298

控制组和对照组 299

识别测评结果 302

协调研究设计中的差别 303

数据的统计和管理 305

统计检测力 305

评估变化 307

区分因变量的优先次序 309

变量之间的独立性 309

数据损耗和缺失 310

选择统计流程 312

总结和结论 313

第十一章 治疗的效益——是什么在起效 315

研究类知识的状况 316

治疗的有效性 316

疗效的持久性 325

治疗高风险群体:各种临床知识 326

风险和共病情况 327

特定诊断风险剖析 329

结论 335

第十二章 组织治疗:从管理型医疗保健到治疗手册 337

打包治疗:将治疗与治疗者分开 338

临床治疗的标准化 340

管理型医疗保健的出现和发展 342

心理干预的标准化 347

结构化的维度:含义和应用 350

手册化和结构化的结果 351

总结和结论 355

第十三章 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模型 357

治疗模型中的变化维度 357

个体治疗的现代模型 361

诊断模型 362

心理动力学模型 364

人际取向模型 369

行为模型 373

认知模型 378

体验性模型 382

生物学模型 384

混合或实用模型 387

总结和结论 391

第六部分 对教育和培训的启示 395

第十四章 治疗方针的持续发展问题 395

规范化心理治疗的指导目标 397

成功的关键 397

训练的原则 397

训练的结构 399

治疗改变的原则 400

我们的治疗方针与其他治疗方针的比较 402

个体执业者或医疗系统的治疗方针 403

抑郁症状进程扮演的角色 405

参考文献 408

主题索引 474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