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
  • 作 者:黄河清编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4173027
  • 标注页数:282 页
  • PDF页数:29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0 ≥28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我与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 1

一、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二、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实践的效益与影响 5

第一章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认识 10

第一节 高中数学学什么 10

一、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 11

二、学习、运用数学的语言 12

三、学习、了解思维的过程 13

四、学习、感悟数学的思想 14

五、学习、培养数学的精神 15

六、学习、融入数学的文化 16

第二节 高中数学教什么 17

一、教学生逐步培养和提高数学素质 17

二、教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19

三、教学生发展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4

四、教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29

第三节 数学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6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37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41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43

第四节 读懂学生:有效教学的起点 45

一、做好学生学情分析表 45

二、做好学生训练题的“资料库” 48

三、做好课堂观察 49

四、做好学生学习品质分析 49

五、做好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50

第五节 精心磨课:有效教学的途径 52

一、“磨”教学理念 53

二、“磨”指导方法 54

三、“磨”教学方法 55

四、“磨”教学艺术 57

第二章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详解 58

第一节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逻辑起点 58

一、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58

二、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59

第二节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三核心 69

一、以“问题”为载体 70

二、以教师之“导”为主线 75

三、以学生之“学”为标的 84

第三节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效能四维度 88

一、学生之发展度 88

二、教师之生长性 91

三、过程之幸福感 97

四、思想、方法之渗透性 103

第四节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实施五步骤 106

一、问题设置 106

二、问题提出 120

三、引导启发 128

四、问题探究 141

五、问题解决 153

第三章 “问题导学”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159

第一节 新授课教学模式 159

一、新课引入 160

二、概念形成 161

三、概念深化 161

四、应用探索 162

五、总结归纳 163

第二节 探究课教学模式 168

一、问题引入 169

二、通法探究 169

三、另辟蹊径 170

四、总结归纳 171

第三节 复习课教学模式 177

一、知识回顾 178

二、自主构建 178

三、应用探索 179

四、总结归纳 180

第四节 方法课教学模式 185

一、问题提出 186

二、方法剖析 187

三、总结归纳 187

四、应用探索 188

第五节 讲评课教学模式 195

一、问题提出 196

二、错因辨析 197

三、方法归纳 199

四、应用举要 200

第六节 习题课教学模式 201

一、知识回顾 202

二、例题讲解 202

三、方法总结 203

四、应用探索 205

第七节 活动课教学模式 208

一、问题导入 209

二、探究实践 210

三、方法小结 211

第四章 “问题导学”下的教学课例评析 214

一、了解教学课例的基本特征 214

二、如何进行教学课例评析 215

第一节 新授课教学课例评析 216

第二节 探究课教学课例评析 225

第三节 复习课教学课例评析 233

第四节 方法课教学课例评析 242

第五节 讲评课教学课例评析 251

第六节 习题课教学课例评析 259

第七节 活动课教学课例评析 267

参考文献 279

后记 28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