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
  • 作 者:孔锴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5983
  • 标注页数:224 页
  • PDF页数:25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1 ≥22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公民性传承模式:建国至内战时期的美国公民教育 1

一 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1

(一)自由主义共和政体的建立 1

(二)社会的多样性 4

二 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10

(一)政治基础 10

(二)思想基础 12

(三)基本理念 20

三 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 23

(一)公民教育的内容 23

(二)公民教育的途径 29

四 公民教育小结 32

第二章 社会科学模式:内战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公民教育 37

一 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37

(一)工业化的发展 37

(二)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的进程 38

(三)新的移民浪潮 40

(四)疆域扩张 41

(五)自由放任的主流政治思想及其变迁 43

二 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46

(一)培养有社会功效的公民 47

(二)移民“美国化” 48

(三)扩张主义的爱国教育 51

三 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 52

(一)公民教育实施的基础 52

(二)公民教育的内容 56

(三)公民教育的途径 59

四 公民教育小结 67

第三章 反省思维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公民教育 74

一 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74

(一)自由放任主义带来的问题 75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逐步确立 80

二 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86

(一)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责任公民 86

(二)杜威的公民教育思想 90

三 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 95

(一)公民教育的内容 96

(二)公民教育的途径 105

四 公民教育小结 109

第四章 公民性传承与社会科学模式的复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民教育 113

一 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113

(一)冷战 113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繁荣及逐步衰弱 115

(三)社会的动荡 117

二 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121

(一)公民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 121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公民教育被作为抵制共产主义的有力武器 126

(三)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公民教育相对被冷落 128

三 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 134

(一)公民教育的内容 134

(二)公民教育的途径 143

四 公民教育小结 146

第五章 社会行动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民教育 153

一 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153

(一)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153

(二)全球化浪潮 157

(三)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与学习化社会的建设 161

二 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164

(一)物质主义盛行带来的问题 165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责任、参与、全球意识 172

三 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 179

(一)公民教育的内容 180

(二)公民教育的途径 187

四 公民教育小结 192

第六章 结语 197

一 公民教育的时代性 197

二 公民教育的连续性 199

三 公民教育的双重性 200

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2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