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艺术品追续权制度研究
  • 作 者:戴哲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3045230
  • 标注页数:300 页
  • PDF页数:31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7 ≥30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追续权及相关概念阐释 4

三、研究意义 10

四、研究方法 11

五、文献综述 13

第一章 追续权制度的缘起与历史演进 25

第一节 追续权制度的缘起 26

一、社会根源:赞助体制消亡下艺术家经济利益失衡 27

二、市场根源:艺术品交易之利益分配失衡 35

三、思想根源: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扩张 38

四、制度根源:著作权法对艺术作品的保护尚不完善 44

第二节 追续权制度的历史演进 49

一、追续权制度的早期发展(1920—1948):多样与分化 50

二、追续权制度的中期发展(1948—2001):扩张中兼顾效率 65

三、追续权制度的近期发展(2001至今):走向统一 85

第二章 我国创设艺术品追续权制度的正当性研究 93

第一节 我国创设追续权制度的正当性争议与厘清 94

一、创设追续权制度是否会损害艺术市场 94

二、创设追续权制度是否确能保障艺术家的权益 103

三、追续权制度是否违反“首次销售”原则 108

四、追续权制度是否可为替代制度所替换 111

第二节 我国创设追续权制度正当性的部分学说之反思 114

一、“挨饿的艺术家”现象之反思 115

二、“非常损失”规则之反思 119

三、情事变更原则之反思 122

四、不当得利规则之反思 125

五、价值学说之反思 129

第三节 我国创设追续权制度的正当性依据 132

一、作品使用的补偿 133

二、保障我国艺术家权益的客观必要 141

第三章 我国实施艺术品追续权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148

第一节 追续权制度的运行障碍 148

一、艺术市场的信息获取障碍 148

二、艺术市场信息获取障碍对追续权制度的影响 151

第二节 我国具有实施追续权制度的可行性 155

一、追续权人可以获取艺术品拍卖信息 155

二、我国已经创设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158

三、美术家、书法家协会能够发起设立追续权集体管理组织 159

四、我国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艺术品登记制度 160

第四章 我国艺术品追续权制度的权理基础 162

第一节 追续权的特征 162

一、不可转让性 162

二、非禁止权特性 168

第二节 追续权法律关系 169

一、追续权的客体 169

二、追续权的主体 178

三、追续权的内容 189

第三节 追续权权利性质 197

一、追续权性质的现有学说 198

二、追续权不属于人身权 199

三、追续权属于财产权 201

第五章 我国创设艺术品追续权的制度构想 208

第一节 我国追续权制度立法体系的构造 208

一、追续权的运行 209

二、追续权所适用的交易类型 217

三、追续权保护期限 229

四、追续权权利限制 231

五、追续权的权利救济 233

六、外国作者的追续权保护 235

七、追续权的溯及力 243

第二节 我国追续权制度的立法设计 245

一、立法模式 245

二、制度建议稿 246

结语 248

索引 251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各稿对追续权的规定 255

附录二现有代表性追续权制度一览 258

附录三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追续权制度 264

附录四艺术市场调研纪实 267

后记 285

参考文献 289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