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信用制度比较研究
  • 作 者:吕建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5878
  • 标注页数:202 页
  • PDF页数:21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7 ≥20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 1

第一节 多视角的信用概念 1

一 信用的内涵 1

二 信用的本质 5

三 诚信、信任、信誉、资信与信用含义辨析 6

四 信用产生的基础 7

五 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的经济价值 9

第二节 信用制度的科学界定 12

一 制度 12

二 信用制度 15

第三节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17

一 信用的起源 17

二 信用的内涵 18

三 信用制度的双重作用分析 18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中的信用理论 20

一 西方信息经济学与信用理论 20

二 博弈论与信用理论 21

三 新制度经济学与信用理论 25

第二章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发展嬗变比较 27

第一节 浙商钱庄的创立与演进 27

一 浙商钱庄的历史渊源 29

二 浙商钱庄的初步发展 34

三 浙商钱庄的兴盛繁荣 38

四 浙商钱庄的受挫衰落 41

第二节 晋商票号的兴起与发展 45

一 晋商票号的形成时期 45

二 晋商票号遇太平天国起义打击的受挫时期 53

三 晋商票号的鼎盛时期 59

四 晋商票号的危机时期 69

第三节 两者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71

一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兴盛成因各异 71

二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应变策略差异 77

三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经营管理思想差异 86

四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社会环境差异 90

第三章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信用制度比较 97

第一节 浙商钱庄的信用制度安排及特征 97

一 独特严密的组织制度 97

二 首开先河的过账制度 101

三 较为完备的钱业市场制度 109

第二节 晋商票号的信用制度安排及特征 119

一 卓有成效的汇兑制度 120

二 颇具特色的总分号制度 123

三 资本的筹集和运作制度 124

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25

五 员工的待遇与管理制度 127

第三节 两者制度差异归纳分析 130

第四章 两种信用制度安排对当今金融变革的启示 132

第一节 两种信用制度安排的经验分析 132

一 信用组织应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133

二 信用组织应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 134

三 信用制度的变革应适应市场需求 135

四 信用制度的变革应“与时俱进” 135

五 信用制度的确立须以重复博弈为基础 136

第二节 两种信用制度安排的教训探讨 137

一 浙商钱庄信用制度的致命缺陷 137

二 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 140

第五章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创新及发展 142

第一节 民间金融信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142

第二节 民间金融信用发展的制度创新 145

一 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 145

二 构建民间金融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146

三 建立民间金融正规组织制度 147

四 建立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产权制度 148

五 构建存款保险制度 149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考察与判断 150

第四节 民间金融中心的架构与建设 156

附录一 浙商著名钱庄业家族集团简介 160

附录二 宁波钱业会馆碑记 165

附录三 晋商票号著名经理简介 167

附录四 晋商票号大事记 177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201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