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国式关系批判pdf电子书下载 > 社会科学
中国式关系批判
  • 作 者:赵建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605943
  • 标注页数:304 页
  • PDF页数:31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8 ≥30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第一章 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与中国式关系 1

第一节 社会关系和关系社会 1

一 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

二 颠倒一下词序 3

第二节 人际关系和关系社会学 3

一 人际关系 3

二 中国人的三大类人际关系 4

三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某些特点 7

四 关系社会学 8

五 强关系、弱关系 8

六 社会关系网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11

第二章 中国式关系的普遍存在:关系社会 14

第一节 什么是关系社会和中国式关系 14

一 关系社会和中国式关系的内涵 14

二 关系社会与社会关系网络的讨论 17

第二节 重人情、重关系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 18

一 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 18

二 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 19

三 从咸鱼干到银票——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学”的丰富实践 20

四 “请谒者如林,献书者如云”——唐代科举中的行卷 26

第三节 中国关系社会的现状 30

一 没有式微,愈演愈烈 30

二 农村关系社会现实 34

三 经济领域是拉关系、走关系最活跃、最突出的领域之一 37

四 已经渗透到教育、科研部门,而且很严重 39

五 其他社会领域的情况 43

六 干正当的事也走后门 47

七 当下人格评价的实用取向 48

八 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关系 49

第三章 关系社会相关理论:概括和拓展 53

第一节 费孝通的熟人社会和差序格局理论 53

一 熟人社会和差序格局理论 53

二 差序格局理论的一个拓展:工具性差序格局 58

三 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关系的重构 59

第二节 纵向的庇护关系与横向的工具性私人关系 61

一 纵向的庇护关系 61

二 横向的工具性私人关系 62

三 中国社会关系的基本轮廓 65

第三节 以家庭和单位为外围层的差序格局 66

一 “单位人”以家庭和单位为外围层的差序格局 67

二 “社会人”的两个差序格局 68

第四章 中国式关系与官本位 75

第一节 官本位及其与中国式关系的关系 75

一 什么是官本位 75

二 “权力资本” 77

三 官本位与中国式关系密切相关 79

第二节 以权力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以权力为中心的关系网 89

一 以权力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第一层含义 90

二 以权力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第二层含义 95

第五章 关系社会中的信任 100

第一节 信任及其分类 100

一 什么是信任 100

二 信任与镶嵌理论 101

三 信任的分类 102

第二节 关系社会中的信任 109

一 中国社会低信任度问题 109

二 中国社会的信任状况 109

第三节 关系社会与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 118

一 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119

二 关系社会与熟人社会 122

三 公民社会与熟人社会 124

四 本节部分内容的图示小结 127

第六章 “礼尚往来”与官员腐败 129

第一节 礼尚往来、“礼上往来”与腐败往来 129

一 “礼尚往来”、“礼上往来”与“腐败往来”的区别 129

二 礼物近乎是一种契约 134

第二节 “礼上往来”已成为一种精神和经济负担 134

一 礼尚往来的异化 135

二 “人情大如债,头顶锅盖卖” 136

三 “下命令”不要“再做事了” 138

四 扬利弃弊、移风易俗 139

第三节 “礼上往来”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 139

一 “关系学”两部曲 139

二 人是要带着“包”跑的——从“礼上往来”到腐败 145

三 越来越多的团体行为 148

四 送礼盛行使礼品市场畸形 149

五 “不收可能会使馈赠者和美国政府尴尬” 152

第七章 关系社会中的人情与法治 153

第一节 关系与人情、面子 153

一 人情的含义 153

二 人情交换与人情回报 154

三 人情背后的利益考量 158

四 面子的含义 158

五 面子是位“女神” 159

六 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出自鲁迅之口吗 163

七 面子掩盖下的实质 165

第二节 规章制度为什么总是走形变样 166

一 一纸空文与走形变样 166

二 孔夫子的“无可无不可” 168

三 任何制度都有“变通”的可能 171

第三节 人情关系与法治社会的冲突 175

一 关系网络利益与法律的冲突 175

二 中国式关系阻碍法治社会的形成 175

三 法律越来越被放在优先的位置上 181

第八章 中国式关系的负面影响 183

第一节 增大社会成本,减缓社会效率 184

一 社会成本的概念 184

二 正常成本和关系成本 187

三 关系成本耗用的钱财最后到了谁的手里 192

四 通过关系获益最多的是谁 192

五 关系成本的结果最终由谁买单 194

六 社会成本高就意味着社会效率低 196

七 使某些社会改革步履维艰 199

第二节 助推腐败,形成不良社会风气 202

一 如影随形 203

二 “有面子不如有辫子” 207

三 腐败较为严重的国家 209

四 吃喝成风 211

五 凡事走捷径 215

第三节 破坏社会制度,扰乱社会秩序 216

第四节 导致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使政府和社会丧失公信力 216

一 亲疏有别 216

二 “打官司”就是“打关系” 218

三 不公平竞争 220

四 特殊的不公平 220

五 丧失或降低公信力 221

第五节 误导社会价值取向 221

一 关系为上 221

二 “不务正业” 224

三 人际关系复杂难处 226

第六节 人情关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吗 227

一 儒家文化是中国经济成功的核心因素吗 227

二 亲情、人情关系对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228

三 利用和限制 235

四 中国“关系”文化带给世界什么 237

第九章 中国式关系与潜规则 240

第一节 潜规则的内涵 240

一 潜规则的提出 240

二 潜规则的内涵 241

第二节 官场中“淘汰清官”的潜规则 243

一 官场中“淘汰清官”的潜规则 243

二 “新官堕落定律” 243

三 “劣官驱逐良官”现象 245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与潜规则 250

一 非正式制度与潜规则 250

二 “非制度化生存” 252

第四节 把潜规则限制到最低程度 254

一 好的制度设计应该把潜规则限制到最低程度 254

二 如何治理潜规则 255

第十章 中国式关系的传播 257

第一节 传播关系与关系传播 257

一 关系传播理论 257

二 关系即交往和传播 260

三 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不确定性削减”的过程 262

四 传播即关系 265

第二节 中国式关系的传播 275

一 关系社会传递了哪些信息 275

二 中国式关系传播的特征 276

第三节 社交媒体与关系传播 284

一 社交媒体 284

二 社交媒体:人类人际交流、交往的新阶段 286

三 手机成为拉关系、走关系的便捷工具 293

结语:关系社会的前瞻 295

一 “差序格局”并非儒家理想中的社会 295

二 应对、改变关系社会 296

三 保持亲情,强化理性、法治 300

后记 303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