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恩普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06053092
- 标注页数:352 页
- PDF页数:35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8 ≥35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上编 17
第一章 儒道融合与汉代文论 17
第一节 汉代文论的文化走向 17
第二节 汉代文论的自觉意识 30
第二章 儒道融合与魏晋文论 43
第一节 魏晋文论的文化走向 43
第二节 魏晋文论的自觉意识 60
第三章 儒道融合与南北朝文论 72
第一节 南北朝文论的文化走向 72
第二节 南北朝文论的自觉意识 86
第四章 儒道融合唐代文论 98
第一节 唐代文论的文化走向 98
第二节 唐代文论的自觉意识 109
第五章 儒道融合与宋元文论 118
第一节 宋元文论的文化走向 118
第二节 宋元文论的自觉意识 132
第六章 儒道融合与明清文论 145
第一节 明清文论的文化走向 145
第二节 明清文论的自觉意识 157
下编 175
第七章 儒道融合与文论的研究对象 175
第一节 以心为主与“文心”理论 175
第二节 才性评析与“文品”理论 202
第八章 儒道融合与文论的理论范畴(上) 220
第一节 原道与“文道”理论 220
第二节 气与“文气”理论 234
第三节 意象与“意象”理论 248
第九章 儒道融合与文论的理论范畴(下) 263
第一节 虚静与“虚静”理论 263
第二节 言意与“意言”理论 274
第三节 通变与“通变”理论 286
第十章 儒道融合与文论的研究方法 301
第一节 “知其人”“论其世”与“知人论世” 301
第二节 “中庸”“守中”与“唯务折衷” 314
第三节 “溯流别”与“溯源流别” 329
参考书目 348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