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仲呈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6038007
- 标注页数:309 页
- PDF页数:32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0 ≥30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电视剧史的理论平台与分期 1
第一节 电视剧的概念 1
一、电视剧的定义与非定义 1
二、电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 4
三、故事的属性 6
第二节 电视剧史的概念 14
一、“他山之石”——电视剧史研究现状及述评 14
二、电视剧史与电视剧批评的一致性 16
三、电视剧史的研究标准 19
四、电视剧史的研究对象 26
五、电视剧史的研究方法 28
六、电视剧史的研究思路 29
第三节 国产电视剧的发展道路与历史轨迹 37
一、“一波三折”——国产电视剧的发展道路 37
二、“驼峰形”——国产电视剧的历史轨迹 52
第二章 中国电视剧导演艺术史论 57
第一节 中国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58
一、电视剧创作艺术的融合性 59
二、电视剧创作技能的综合性 60
三、电视剧创作手法的延展性 61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导演的流派与风格 62
一、电视剧导演艺术的起步时期(1958年—1976年) 62
二、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复苏与勃兴期(1976年—20世纪末) 63
三、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创新期(2001年至今) 75
第三节 导演风格的形成机制 89
一、导演主体意识的形成 89
二、导演风格与主体意识的关系辨析 90
第三章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史论 97
第一节 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历史流变 98
一、新旧对比中的未来展望(20世纪80年代初期) 98
二、改革阵痛与矛盾呈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 102
三、边缘状态下的挣扎与守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世纪初期) 107
四、重获生机: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时代召唤下的复苏 111
第二节 农村题材电视剧文化视角的迁移与文化转型期的文化策略 116
一、文化观照视角的迁移:从单一的政治视角到多元的文化审视 116
二、文化转型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策略 120
第三节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 125
一、农村题材电视剧面临的发展桎梏 125
二、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动力 128
三、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130
第四节 结语 133
第四章 中国城市题材电视剧发展史论 137
第一节 中国城市题材电视剧创作流变 137
一、初探期(1980年—1990年) 137
二、成熟期(1991年—1999年) 140
三、转型期(2000年至今) 142
第二节 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景观 145
一、城市文化形象的核心要素 145
二、电视剧呈现城市形象的路径选择 149
第三节 城市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 152
一、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建构 152
二、欲望追逐中的价值迷失 154
三、都市民间精神的温情表达 156
第四节 城市题材电视剧的问题与出路 159
一、城市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困境 159
二、城市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之路 161
第五章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史论 165
第一节 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梳理 165
一、早期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165
二、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及转向 169
三、“历史的人”与“人的历史” 176
第二节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现实语境与艺术真实系统 180
一、历史文本与历史观念 180
二、历史与现代意识的双重观照 185
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真实系统 192
第六章 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发展史论 203
第一节“名实”之间:军事/军旅题材电视剧概念考辨与正名 203
一、军事文学研究视野中的军事/军旅题材电视剧 204
二、军事/军旅题材之于电视剧 208
三、军事题材电视剧类型划分 215
第二节 军事题材电视剧历史流变 221
一、前史:直播“文革”时期军事题材电视剧(1958年—1978年) 221
二、萌生:新时期军事题材电视剧(1978年—1989年) 223
三、发展:20世纪90年代军事题材电视剧(1990年—1999年) 228
四、浪潮:新世纪军事题材电视剧(2000年至今) 232
第七章 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史论 253
第一节 前言 253
第二节 家庭伦理剧发展初期(1980年—1995年) 254
一、传统伦理文化的变革酝酿 255
二、伦理道德的通俗化解读 259
第三节 家庭伦理剧发展的成熟时期(1996年一2005年) 264
一、“中国式”伦理和道德 264
二、“私”与“德”的探讨 274
三、伦理剧中的爱情与婚姻 277
第四节 家庭伦理剧发展进入多元化时期(2006年—2010年) 285
一、永远的道德理想 286
二、质朴地“过日子” 288
三、微妙的“人情与面子” 291
四、情感扭曲的苦情戏 299
五、再婚家庭与老年婚姻 300
六、城乡文化的持续融合 300
七、在媚俗与批判之间 302
第五节 结语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