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2531
- 标注页数:238 页
- PDF页数:24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9 ≥2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 文化综合创新势在必行 1
二 心性之学是儒学传统现代转换的内在动力 3
三 从四个方面探讨儒学传统的基本内容 6
四 儒学传统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 9
第一章 从心性之学到“主动”的社会实践 11
第一节 儒家的“大丈夫”气概 11
第二节“心统性情”的理论来源及其归宿 17
第三节“孔颜之乐”与自然法的会通 29
第四节“实理”与“先立乎其大”的彰显 42
第五节 千万不要忘记“主动”的颜习斋 51
第二章“孔子素王”与儒家的社会理想 62
第一节“孔子素王”的历史意蕴 63
第二节 旅人与黑帝之精的纠葛 74
第三节“托始”笔法中的礼崩乐坏 80
第三章 制度儒学与“正大本子” 93
第一节 儒术与制度儒学 94
第二节 制度儒学中的圣人正义论 101
第三节 制度儒学中的孝治思想 111
第四节 制度儒学的退场与“《春秋》礼”的演变 121
第四章 儒家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转换 133
第一节 作为儒家意识形态理论的“风” 134
第二节 儒学有助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149
第五章 儒学的宗教向度 157
第一节 近现代儒家判教理论的出现 157
第二节 儒家与基督教在乡村建设理论方面的角逐 171
第三节 平议儒学与儒教之间的争论 187
第六章 儒学如何走出现代困境 204
第一节 儒学应该慎重对待世俗化的挑战 204
第二节 儒学与世俗化的结合并不能推导出儒学普世化 215
第三节 儒学义理价值的出场路径 220
结语 227
一 从士大夫之学转向平民之学 227
二 文化综合创新的开放意义 230
三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33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