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科学发展的汶川十年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科学发展的汶川十年
  • 作 者:陈荣仲,蒋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828403
  • 标注页数:414 页
  • PDF页数:44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43 ≥4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综述 3

第一节 震前汶川,山川秀美 3

第二节 震中汶川,众爱汇聚 5

第三节 重生汶川,更加美丽 7

第二章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篇 15

第一节 巨震袭来满目疮痍 15

一、人员伤亡和房屋财产损毁 16

二、基础设施损毁和生态环境破坏 17

三、三次产业严重受损 19

四、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损毁 21

第二节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23

一、中流砥柱坚强领导 23

二、同舟共济自救互救 27

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5

第三节 科学重建涅槃新生 49

一、中央、四川省和阿坝州的灾后重建部署 49

二、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55

三、广东省的对口援建 60

四、原地起立和发展起跳 72

五、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涅槃新生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95

第三章 经济建设篇 111

第一节 科学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111

一、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奋力推进“三个转变” 111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16

三、科学重建,大力恢复产业发展 118

四、优化升级,工业转型构建新格局 125

第二节 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化 128

一、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 129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4

三、恢复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36

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农业产业迈出新步伐 140

第三节 与时俱进,推进旅游产业腾飞 143

一、发展短程旅游,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144

二、努力实现旅游第二次创业 146

三、大力发展朝阳产业,旅游产业实现振兴 150

第四节 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57

一、重视生态,创造宜居人居环境 157

二、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160

第五节 统筹兼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64

一、城乡统筹出现新格局 164

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 168

第四章 政治建设篇 177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 177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177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79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183

第二节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权利 185

一、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186

二、加强信访建设,架设民心桥 188

第三节 推进法治汶川建设 190

一、推进依法治县 191

二、建设法治政府 195

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201

第四节 完善民主协商制度 206

一、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作用 206

二、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208

三、重视民族宗教工作 211

第五章 文化建设篇 217

第一节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217

一、努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展示汶川时代风采 217

二、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220

三、科技助力经济,产业开发项目的指导力度加大 222

第二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224

一、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224

二、“村村通”工作顺利推进,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创新 227

三、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29

第三节 科学有序重建,文化事业跨越发展、 230

一、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231

二、高标准、高起点完成精神家园重建 233

三、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创新超过震前水平 235

四、加大科技投入,完成多个科技示范园建设 236

第四节 建设美丽新汶川,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38

一、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同步发展 238

二、扩展广电网络覆盖面,实现数字电视全覆盖 242

第六章 社会事业发展篇 247

第一节 教育优先发展 247

一、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 247

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247

三、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248

四、灾后教育重建成绩显著 248

第二节 医疗卫生事业谱新篇 250

一、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 250

二、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明显 252

三、专项工作落细、落实 253

四、全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254

第三节 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上台阶 255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55

二、就业和再就业上新台阶 264

第四节 社会稳定和谐推向新高度 265

一、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265

二、震灾救援及重建有序进行 266

三、富民惠民深入人心 267

四、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270

第七章 附录 275

一、大事记 275

二、领导名录 330

三、文献资料 341

四、报刊资料 374

后记 413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