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国针灸证治通鉴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中国针灸证治通鉴
  • 作 者:邓良月,黄龙祥主编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43612402
  • 标注页数:527 页
  • PDF页数:54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43 ≥52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壹编 治疗文献专题研究 1

【第一篇】古代诊脉法 3

一、一种特殊的诊络法 3

二、三部九候诊脉法 3

三、十二经标本脉诊法 5

四、足大指间脉诊法 7

五、耳后间络脉诊法 7

六、痈疽脉诊法 7

七、手肝脉诊法 7

八、少数民族医学诊法 8

九、脉法与针法 10

【第二篇】针灸治疗原则的形成及其内涵的演变 12

一、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12

二、寒则留之,热则疾之 13

三、陷下则灸之 14

【第三篇】腧穴证治与针灸方 16

一、腧穴文献与针灸治疗文献的交叉现象 16

二、由腧穴证治到针灸方的演变过程 17

【第四篇】针灸治疗量化概念的形成 22

一、针灸间隔时间 22

二、针灸刺激量与疗程 23

【第五篇】禁咒之法对针灸学的影响 25

一、针咒之法 25

二、运用举例 25

【第六篇】古代针灸方选解 29

一、《五十二病方》灸方解 29

二、《内经》针灸方选解 30

三、《明堂经》针灸方选解 31

【第七篇】宋以前腧穴文献与治疗文献腧穴主治比较研究 33

一、手太阴肺经穴 33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36

一、足阳明胃经穴 38

四、足太阴脾经穴 46

五、手少阴心经穴 48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49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 51

八、足少阴肾经穴 62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 66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 68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 70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 76

十三、督脉穴 79

十四、任脉穴 83

第贰编 总论 91

【第一篇】古代针灸取穴法的演变 93

一、尺量法 93

二、绳量、竹量法 93

三、“骨度”折量法 94

四、手指同身寸 95

【第二篇】针灸治疗原则 97

一、刺则 97

二、分虚实 98

三、明经络 99

四、别阴阳 100

五、重体质 101

六、调气血 102

七、合四时 103

【第三篇】针灸配穴组方原则及病症取穴规律 106

一、配穴组方原则 106

二、病症取穴规律 108

【第四篇】针灸禁忌及其演变 113

一、针灸禁忌 113

二、针灸禁忌的演变 114

第叁编 病症治疗 119

【第一篇】内科病症 121

一、狂证 121

二、癫痫 125

三、神志杂病 131

四、中风 133

五、面瘫 150

六、喑哑 154

七、眩晕 156

八、痉证 160

九、厥证(附:中恶、鬼击) 163

十、伤寒 167

十一、热病(附:寒热病) 174

十二、中暑 177

十三、疟疾 178

十四、黄疸 184

十五、疠风 187

十六、痹证 188

十七、痿证 192

十八、脚气 194

十九、头痛 201

二十、面肿颔痛 211

二十一、项背痛 214

二十二、脏腑病证 215

二十三、咳喘上气(附:唾血、吐血) 227

二十四、胸胁满痛 239

二十五、劳? 243

二十六、汗证 251

二十七、心痛 253

二十八、呕吐、反胃(附:伤食) 257

二十九、噎膈 261

三十、消渴 263

三十一、腹痛 266

三十二、腹胀满 270

三十三、鼓胀 274

三十四、痰饮 277

三十五、积聚 278

三十六、奔豚积气 282

三十七、水肿 284

三十八、泄痢 289

三十九、霍乱 294

四十、腰痛 299

四十一、癃闭(附:遗尿) 306

四十二、遗精 314

四十三、?疝阴痛 317

四十四、便秘 330

四十五、脱肛 331

四十六、上肢病证 333

四十七、下肢病证 345

四十八、杂病 358

【第二篇】妇儿科病证 360

一、月经不调 360

二、不孕 364

三、难产 366

四、流产 367

五、乳房疾病 368

六、产后病 370

七、带下 372

八、妇人杂病 375

九、惊风 379

十、疳证、无辜 382

十一、小儿杂病 383

【第三篇】五官病证 386

一、目病 386

二、耳病 403

三、鼻病 409

四、口齿病 416

五、喉痹咽痛 426

【第四篇】外科病证 432

一、痈疽疗疮 432

二、痔漏(附:便血) 445

三、疥癣、瘾疹、白癜风(附:疣) 449

四、瘿瘤 452

五、瘰疬 454

六、虫兽咬伤 458

第肆编 附篇 461

【附篇一】古代专病针灸治疗医籍选 463

一、点烙三十六黄经 463

二、骑竹马灸法 477

三、骨蒸病灸方 486

【附篇二】病症索引 496

【附篇三】腧穴索引 511

【附篇四】主要引用书目 526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