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论《三百篇》与春秋诗学
  • 作 者:董运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1787
  • 标注页数:268 页
  • PDF页数:28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1 ≥26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上编 乐辞曰诗 3

第一章《三百篇》与中国诗史的“源头” 3

一 文学史的输人与“诗”史溯源的歧误 3

二 中国诗史溯源的几种“路线图” 7

三歌、诗二源与中国“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13

第二章 乐章古辞:从《诗》到《诗三百》 19

一 传说周公“制礼作乐”与周人首创“革命”理论 20

二《大武》乐章:《诗》的“原生细胞”的标本 24

三《诗》文本的结构及其拓展与完形 31

第三章 “二南”探故 37

一 关于“王化之基”与“周、召分治” 37

二 周室经营南土与“南国”地域考略 42

三《周南》《召南》何以区分及其与“荆楚风乐”之关系 46

四《周南》《召南》为何列于《国风》之首 50

第四章 论“三监”与《邶》《鄘》《卫》“三国同风” 54

一 关于“三监”性质的纠结 54

二 关于“三监”人物的纠结 59

三 关于“三监”地域的纠结 63

四 关于邺、鄘、卫分编与分卷的纠结 66

五以“三监”释《邶》《鄘》《卫》的历史反思 72

第五章 论“二雅”为周诗——再读朱东润《诗大小雅说臆》、孙作云《论二雅》 75

一 从先秦文献引《诗》称谓推考“雅”之本义 76

二 关于“雅”,、“夏”,、“周”之考释辨析 80

三 “二雅”多为西周晚期的诗 85

四 几点初步结论 90

下编 春秋诗学 95

第六章 “礼崩乐坏”下《诗》的乐章意义与辞章意义——春秋诗学概观 95

一“礼”与春秋诗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96

二诗、乐分流:《诗》的乐章意义及其衰变 109

三 从乐歌歌词到《诗》的辞章意义的开发应用 119

第七章 闻弦歌而知雅意——春秋燕享赋诗及其文化机制透析 132

一 春秋“赋诗”概念辨析 133

二 春秋燕享赋诗“全景”概览 134

三 春秋燕享赋诗的意义传达机制 144

四 关于“乱用”与“《诗经》的真相” 149

第八章 弦诵有素 诗作典用——春秋时期列国公卿引诗证事考论 152

一 春秋时期公卿大夫引《诗》类型及分析 153

二 春秋公卿引《诗》与周代“礼乐文明” 161

三 列国公卿大夫引诗的意义关联原理 166

第九章 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左传》叙事人引诗作史评考论 171

一 引诗以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得失 172

二 引诗以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是非 176

三 引诗以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合于“礼”与否 181

四 余论: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184

第十章 介公子以见古人——季札观乐考论 188

一 季札“观乐”感言的三个层面 188

二 季札“观乐”感言的价值讨论 193

三 关于吴公子季札其人其事 200

第十一章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春秋诗学的一桩公案 206

一比“瞎子摸象”更吊诡的盲目争执 206

二《毛诗》内在的冲突 209

三 毛诗与三家诗的冲突 213

四 孔子诗说与传统《诗经》学的冲突 217

第十二章 春秋诗学研究的拓荒之著——评劳孝舆《春秋诗话》 221

一把“诗话”推到先秦诗学昌盛的源头 222

二《春秋诗话》所遭遇的困境 224

三 劳孝舆生平事迹考略 229

四《春秋诗话》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232

附录 238

悉信亦非 不信亦非——《诗经》学几个关键的再考察 238

从“六诗”到“六义” 253

后记 26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