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汉正街街道形态与意义的演变过程
  • 作 者:王刚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140946
  • 标注页数:210 页
  • PDF页数:22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3 ≥21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的背景 1

1.1.2研究的意义 2

1.2研究范围及称谓演变 3

1.3相关概念释义 6

1.3.1“街道”释义 6

1.3.2“城市非正规性”释义 7

1.4研究方法 7

1.4.1技术路线 7

1.4.2资料收集与策略 12

1.4.3历史分期及相关说明 13

2理论引介 15

2.1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 15

2.2福柯的权力理论及历史观 16

2.3居伊·恩斯特·德波的景观社会 19

3文献综述 21

3.1国外相关研究 21

3.2国内相关研究 23

3.3汉正街已有的研究 25

4传统商业时期(明代成化年间—1889年) 27

4.1肇端小河 27

4.2市场与权力网络 29

4.2.1地方自治 30

4.2.2社会异质和邻里组织 31

4.3空间结构与建设活动 36

4.3.1地租与空间结构 36

4.3.2民间建设活动 38

4.3.3房地交易 41

4.4浮世绘 43

4.4.1丰富的街道图景 43

4.4.2混合的街民 45

4.5街道形态的演变过程 47

4.6街道的空间生产和意义 52

5现代性开启(1889—1911年) 54

5.1现代性开启 54

5.1.1西方文明楔入 54

5.1.2张之洞新政 55

5.1.3理解现代性 55

5.2权力网络变异 56

5.2.1自治的瓦解与社会分异 56

5.2.2控制 57

5.2.3改造 61

5.2.4整序 64

5.3世俗画 67

5.3.1马路上的现代主义 67

5.3.2街巷中的警察空间 69

5.4建设活动 73

5.5街道形态的演变过程 79

5.6街道的空间生产和意义 81

6民国时期(1911—1949年) 83

6.1权力网络嬗变 83

6.1.1政权更迭与权力网络变动 83

6.1.2阶层裂变与中间治理组织 87

6.1.3文化双重变奏 89

6.2乱世间 90

6.2.1政治空间 90

6.2.2空间政治 96

6.3作为政治与技术的城市规划 99

6.3.1建筑汉口全镇街道图 100

6.3.2汉口市政建筑计划书 100

6.3.3计划武汉三镇市政报告 101

6.3.4武汉市之工程计划议 102

6.3.5武汉特别市之设计方针 103

6.3.6汉口旧市区街道改良计划 103

6.3.7汉口市都市计划书 104

6.4建设活动 106

6.4.1战后重建 106

6.4.2房产开发与自建 108

6.4.3 1927年以后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建设 110

6.5街道形态的演变过程 117

6.6街道的空间生产和意义 125

7计划经济时期(1949—1988年) 127

7.1计划经济和权力网络革新 128

7.1.1公有制与社会均质 128

7.1.2人在组织 129

7.1.3阶级的诗学 131

7.1.4权威政治 132

7.2众生相 133

7.2.1票证生活 133

7.2.2单位的围墙 134

7.2.3意识形态的斗争 134

7.2.4权威崇拜与组织生活 136

7.3作为落实政治意图的城市规划 137

7.3.1武汉市城市规划草图 137

7.3.2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139

7.3.3武汉市城市建设12年规划 139

7.3.4武汉市城市建设规划(修正草案) 140

7.3.5 1978年武汉市总体规划 141

7.3.6 1988年武汉市总体规划 142

7.4建设活动 143

7.4.1优先发展下的工业建设 143

7.4.2体系目标下的道路建设 145

7.4.3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住宅建设 146

7.4.4作为配套服务的公共设施建设 148

7.5街道形态的演变过程 149

7.6街道的空间生产和意义 154

8市场经济开启(1988—2008年) 156

8.1权力网络变革 156

8.1.1柔性控制 156

8.1.2市场经济与消费社会 158

8.1.3政治与资本的合谋 159

8.1.4社会分层与空间分异 162

8.2浮生记 163

8.2.1政治与资本空间 163

8.2.2流动的街市 164

8.2.3消费主义布景 167

8.2.4异质的生活场景 168

8.2.5自发智慧 172

8.3技术理性规划 174

8.3.1博物馆式的规划 174

8.3.2旧城保护 176

8.4建设活动 178

8.4.1政府主导下的旧城改造 178

8.4.2市场运作的商业与房地产开发 181

8.4.3居民自建 183

8.4.4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 186

8.5街道形态的演变过程 189

8.6街道的空间生产和意义 193

9结论与启示 195

9.1演变机制 195

9.2空间生产 196

9.3文脉保护 197

9.4非正规性 197

9.5公众参与 198

后记 202

参考文献 20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