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黄帝内经》之辩  中医思维方法探原
  • 作 者:孙可兴著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4540661
  • 标注页数:246 页
  • PDF页数:25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6 ≥24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引论 1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5

1.2.1 研究现状 5

1.2.2 问题分析 8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0

1.3.1 研究方法 10

1.3.2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12

1.3.3 结构安排 14

第2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过程与体系概说 16

2.1 《内经》的成书过程 16

2.1.1 《内经》的书名及含义 16

2.1.2 《内经》的成书过程 20

2.1.3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 24

2.2 《内经》的理论结构 25

2.2.1 《内经》的哲学与人文思想 25

2.2.2 《内经》的逻辑思想与方法 28

2.2.3 《内经》的古代自然科学 29

2.2.4 《内经》的医学理论 34

2.3 《内经》的学说体系概说 38

2.3.1 藏象经络学说 38

2.3.2 病因病机病证学说 41

2.3.3 诊法论治学说 42

2.3.4 养生学说 45

2.3.5 五运六气学说 46

第3章 《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思想 48

3.1 气理论及其逻辑思想 48

3.1.1 中国古代哲学之“气”思想 48

3.1.2 《内经》“气”理论的基本内涵 50

3.1.3 《内经》“气”理论的逻辑思想 53

3.2 阴阳理论及其逻辑思想 60

3.2.1 中国古代哲学之阴阳思想 61

3.2.2 《内经》阴阳理论的基本内涵 63

3.2.3 《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想 65

3.3 五行理论及其逻辑思想 71

3.3.1 中国古代哲学之五行思想 71

3.3.2 《内经》五行理论的基本内涵 72

3.3.3 《内经》五行理论的逻辑思想 78

第4章 《黄帝内经》的推类方法 84

4.1 《内经》的“象”范畴 85

4.1.1 中国传统思维中的“象”范畴 86

4.1.2 《内经》的“象”范畴与取象思维 87

4.2 《内经》的“类”范畴 89

4.2.1 中国传统思维中的“类”范畴 90

4.2.2 《内经》的“类”范畴与比类思维 91

4.3 《内经》的推类方法与应用 96

4.3.1 中国传统的推类方法 96

4.3.2 《内经》推类方法的应用 100

4.3.3 《内经》推类方法的逻辑特征 107

4.3.4 《内经》推类方法的思维张力 109

第5章 《黄帝内经》的归纳与演绎方法 113

5.1 《内经》的归纳方法与应用 113

5.1.1 归纳推理的定义与特征 113

5.1.2 《内经》归纳法的内涵与逻辑特征 115

5.1.3 《内经》归纳法的应用 118

5.2 《内经》的演绎方法与应用 129

5.2.1 《内经》三段论法的应用 129

5.2.2 《内经》模式推理的应用 132

5.2.3 《内经》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 134

第6章 《黄帝内经》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方法 137

6.1 《内经》的比较方法与应用 137

6.1.1 比较法的定义与特征 137

6.1.2 《内经》比较法的内涵与逻辑特征 139

6.1.3 《内经》比较法的应用 143

6.2 分析与综合方法的逻辑本质 145

6.2.1 分析与综合方法的基本内涵 145

6.2.2 中国传统分析与综合方法的基本特征 147

6.3 《内经》分析与综合方法的应用 148

6.3.1 《内经》分析方法的应用 149

6.3.2 《内经》综合方法的应用 150

6.3.3 《内经》分析与综合方法的统一 151

6.3.4 《内经》分析与综合方法的逻辑局限性 152

第7章 《黄帝内经》逻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56

7.1 张仲景对《内经》逻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56

7.1.1 六经辨证理论发挥与逻辑呈现 157

7.1.2 病因病机理论发挥与逻辑呈现 159

7.1.3 治则方药理论发挥与逻辑呈现 161

7.2 张介宾对《内经》逻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65

7.2.1 全面类分《内经》,奠定中医基础理论框架 165

7.2.2 阴阳学说的发挥与逻辑呈现 166

7.2.3 病机学说的发挥与逻辑呈现 171

7.3 李时珍对《内经》逻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73

7.3.1 李时珍及其医药学的主要成就 173

7.3.2 医学理论的发挥与逻辑呈现 174

7.3.3 药学理论的发挥与逻辑呈现 179

第8章 《黄帝内经》的逻辑思想与当代医论 187

8.1 《内经》的思维方法与系统论 188

8.1.1 当代系统论的基本内涵 188

8.1.2 《内经》朴素系统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190

8.1.3 《内经》朴素系统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198

8.2 《内经》的思维方法与控制论 202

8.2.1 当代控制论的基本内涵 202

8.2.2 《内经》朴素控制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203

8.2.3 《内经》朴素控制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207

8.3 《内经》与当代心身医学 208

8.3.1 当代心身医学的基本内涵 208

8.3.2 《内经》朴素心身医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10

8.3.3 《内经》朴素心身医学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及当代启示 212

8.4 《内经》与当代社会医学 217

8.4.1 当代社会医学的基本内涵 217

8.4.2 《内经》朴素社会医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18

8.4.3 《内经》朴素社会医学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及当代启示 221

第9章 《内经》逻辑思想的意义与当代中医理论建设 223

9.1 《内经》是科学本质与文化内涵相互交融的理论形态 223

9.1.1 《内经》的科学本质 223

9.1.2 《内经》的文化内涵 227

9.1.3 《内经》是科学本质与文化内涵的交融体 229

9.2 《内经》是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融贯并存的理论形态 231

9.2.1 《内经》的逻辑思维系统 231

9.2.2 《内经》的辩证思维系统 232

9.2.3 《内经》逻辑思想与方法的总体特征及理论意义 235

9.3 《内经》逻辑思想研究对中医理论建设的意义 237

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45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