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名量词形成机制研究
  • 作 者:李计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28841
  • 标注页数:232 页
  • PDF页数:24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2 ≥23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1.1 量词、类别词与单位词 2

1.1.1 汉语的量词及其分类 2

1.1.2 类型学视野下的类别词及其分类 6

1.1.3 术语 13

1.2 汉语名量词的语法化研究综述 14

1.2.1 汉语名量词范畴的语法化 15

1.2.2 名量词语法化过程的个案研究 16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框架 20

1.3.1 研究目标 20

1.3.2 研究框架 20

1.4 理论基础和语料来源 21

1.4.1 理论基础 21

1.4.2 语料来源 23

第二章 名词来源的名量词 24

2.1 量词“窠”的产生、发展与量词“棵”的出现 25

2.1.1 问题的提出 25

2.1.2 “窠”的本义、隐喻意义及量词“窠1”的产生 26

2.1.3 量词“窠3”及其组配 30

2.1.4 量词“窠2”的产生及其逆语法化 32

2.1.5 量词“棵”的出现及其与“窠2”的关系 37

2.1.6 基于“窠”来重建“科”的语义发展过程 39

2.1.7 结语 44

2.2 量词“根”的语法化与其认知语义的多向发展 45

2.2.1 问题的提出 45

2.2.2 量词“根”的形成 46

2.2.3 范畴化理论与量词“根”认知语义的多向发展 49

2.2.4 关于汉语量词的功能 55

2.3 量词“桩”的语法化与其句法组配的发展 56

2.3.1 问题的提出 56

2.3.2 “桩”的内涵意义与量词“桩”的产生 58

2.3.3 量词“桩”的发展与其句法组配 61

2.4 量词“则”的来源与其句法组配 68

2.4.1 问题的提出 68

2.4.2 量词“则”的来源 69

2.4.3 量词“则”的句法组配 72

2.5 本章小结 73

第三章 动词来源的名量词 75

3.1 量词“副”的语法化与其义项分立 75

3.1.1 问题的提出 75

3.1.2 “副”的动词意义与量词“副”的认知语义基础 76

3.1.3 量词“副”的句法组配及相关问题的解释 78

3.1.4 结语 86

3.2 量词“件”的语法化与其句法组配 89

3.2.1 问题的提出 89

3.2.2 量词“件”的认知语义基础 90

3.2.3 量词“件”的句法组配 95

3.3 量词“把”的语法化与其句法组配 100

3.3.1 问题的提出 100

3.3.2 “把2”的出现与其句法组配 101

3.3.3 “把1”的出现与其句法组配 105

3.3.4 “把”的出现与其句法组配 108

3.3.5 粤方言中的“(一)把嘴/口”及相关问题 109

3.4 量词“届”的语法化 118

3.4.1 动词“届”的意义 118

3.4.2 量词“届”的产生与其句法组配 119

3.5 本章小结 122

第四章 复杂来源的名量词 124

4.1 量词“项”的来源与其句法组配 124

4.1.1 问题的提出 124

4.1.2 量词“项”的复杂来源:从“头项”到“项” 125

4.1.3 “头项”的词汇化、意义及其省缩为“项”的原因 127

4.1.4 量词“项”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组配 132

4.1.5 海外华语中量词“项”的组配 137

4.1.6 结语 140

4.2 量词“叶”的多元生成与量词“页”的来源 140

4.2.1 问题的提出 140

4.2.2 量词“叶1”的产生与其句法组配 141

4.2.3 量词“叶2”的产生与其句法组配 143

4.2.4 量词“叶3”的产生与量词”页”的出现 145

4.3 本章小结 153

第五章 汉语名量词的转喻生成与隐喻-转喻扩展 154

5.1 转喻理论与汉语名量词的转喻生成 154

5.1.1 名词的可数性与汉语光杆名词的指称功能 154

5.1.2 Radden&Kovecses的转喻理论 158

5.1.3 汉藏语系语言名量词的起源及其历史层次 162

5.1.4 汉藏语系语言名量词的转喻生成 163

5.2 隐喻理论与汉语名量词的隐喻-转喻扩展 178

5.2.1 隐喻理论 178

5.2.2 汉藏语系语言名量词的隐喻扩展 179

5.3 从转喻生成与隐喻-转喻扩展看名词量词的双向选择 184

5.3.1 汉语名词量词的双向选择机制 185

5.3.2 汉语名词量词双向选择机制的成因 186

5.4 本章小结 187

第六章 汉语“名+量”式双音词研究 189

6.1 “名+量”式双音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189

6.2 “名+量”式双音词的形成 191

6.2.1 “N件” 192

6.2.2 “事条” 202

6.2.3 “N只” 204

6.2.4 “N匹”及其他“名+量”式双音词 206

6.3 “名+量”式双音词结构平议 208

6.4 “名+量”式双音词的析层与来源方式分类 212

6.4.1 原生式“名+量”式双音词的判定标准 213

6.4.2 “官员”和“书本” 215

6.5 本章小结 217

第七章 结论 219

参考文献 221

引用书目 228

后记 22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