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无单放货的法律规制研究
  • 作 者:塔利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2052555
  • 标注页数:248 页
  • PDF页数:25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9 ≥24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研究现状、目的与意义 1

二、本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 无单放货的基本理论 14

第一节 无单放货问题的缘起及影响 15

一、无单放货含义之辨析 15

二、无单放货问题的产生原因 17

三、无单放货的类型 29

四、无单放货的影响 34

第二节 无单放货规制的法律渊源 43

一、国内法规范 43

二、司法判例 44

三、国际性规范 45

第三节 无单放货问题涉及的法律关系及相关主体 47

一、海运法律关系网及无单放货的基本主体 48

二、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关系网及无单放货的基本主体 49

三、国际结算法律关系网及无单放货的基本主体 50

第四节 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52

一、提单的权利性质之争 52

二、重新审视提单的内在属性 53

三、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58

本章小结 59

第二章 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价值理念及模式选择 61

第一节 无单放货法律规制价值理念的生成 61

一、承运人无单放货的博弈分析 62

二、提货人无单提货的成本收益分析 67

三、无单放货法律规制价值理念的探究 70

第二节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运输单证进行优势排序 72

一、必要性探讨 73

二、可行性分析 74

三、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83

四、构建判断矩阵并赋值 84

五、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 85

六、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89

七、对结论的分析 90

第三节 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模式选择 92

一、无单放货法律规制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92

二、电子提单在我国的应用及立法现状 94

三、我国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模式选择 95

本章小结 96

第三章 国际公约关于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制度设计 99

第一节 关于无单放货违法性问题的比较评析 100

一、《海牙规则》的相关规定 100

二、《维斯比规则》的相关规定 100

三、《汉堡规则》的相关规定 101

四、《鹿特丹规则》的相关规定 102

五、综合评价国际公约关于无单放货违法性的不同规定 106

第二节 关于无单放货责任主体识别的比较评析 111

一、比较评析传统海运公约关于承运人识别的不同规定 111

二、《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识别制度探析 114

三、评价《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识别制度 117

第三节 关于无单放货归责原则的比较评析 121

一、《海牙规则》的相关规定 122

二、《维斯比规则》的相关规定 122

三、《汉堡规则》的相关规定 122

四、《鹿特丹规则》的相关规定 123

本章小结 123

第四章 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域外比较 126

第一节 关于无单放货违法性的比较分析 127

一、关于指示提单及不记名提单无单放货之违法性的探讨 128

二、关于记名提单无单放货之违法性的探讨 134

三、剖析不同国家关于无单放货违法性规定的内在成因 143

第二节 关于无单放货法律责任定性的比较分析 157

一、无单放货法律责任定性的学说整理 158

二、无单放货法律责任性质界定的法律与实践 163

三、我国无单放货法律责任性质的界定 172

第三节 关于无单放货责任主体识别的比较分析 176

一、承运人识别的必要性 176

二、不同国家关于承运人识别规定的比较分析 181

第四节 关于无单放货的损害赔偿责任范围及赔偿责任限制的比较分析 184

一、损害赔偿责任范围 184

二、赔偿责任限制 185

本章小结 187

第五章 并存模式下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构造理论 189

第一节 并存模式下无单放货法律规制构造的法理基础及体系安排 190

一、法理基础 190

二、体系安排 191

第二节 电子单证融入传统法律框架的制度设计 193

一、电子单证融入传统法律框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93

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的相关制度设计 193

三、《鹿特丹规则》的相关制度设计 194

第三节 传统纸质单证与电子单证的转换机制研究 197

一、设置转换机制的原因 197

二、Bolero系统所确立的纸面单证与电子单证的单边转换机制 197

三、《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所确立的纸面单证与电子单证的单边转换机制 199

四、《鹿特丹规则》所确立的纸面单证与电子单证的相互转换机制 199

第四节 并存模式下我国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构造 200

本章小结 202

第六章 完善我国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立法修改建议 204

第一节 我国无单放货法律规制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梳理 204

一、我国《海商法》缺乏关于凭单放货的明确规定 204

二、关于无单放货责任性质的认定,我国立法规定并不完善 205

三、我国《海商法》缺乏关于承运人识别的系统法律规定 205

四、我国《海商法》没有引入电子提单机制 207

第二节 立法修改的思路与基本原则 207

第三节 传统纸质单证下我国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立法修改建议 209

一、在我国《海商法》中确立运输单证与电子运输记录的并存体系 209

二、在我国《海商法》中创建承运人交付体系 213

三、完善我国司法解释关于无单放货责任性质的规定 216

四、在我国《海商法》中构建承运人识别制度 218

第四节 电子提单机制下我国无单放货法律规制的立法修改建议 224

一、遵循功能等同原则将电子提单机制植入《海商法》框架中 225

二、在我国《海商法》中确立电子运输记录的法律地位 225

三、在我国《海商法》中构建电子运输记录的可信赖机制 227

四、在我国《海商法》中确立运输单证与电子运输记录的相互转化机制 229

结论 232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4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