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第3版
  • 作 者:陆付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30379238
  • 标注页数:407 页
  • PDF页数:42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25 ≥40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篇 证治药方 1

第一章 表证 1

第二章 热证 13

第三章 寒证 33

第四章 痹证 41

第五章 内风证 50

第六章 湿证 59

第七章 痰证 74

第八章 食滞证 86

第九章 气滞与气逆证 90

第十章 血瘀证 100

第十一章 出血证 112

第十二章 气虚证 120

第十三章 血虚证 127

第十四章 阴虚证 132

第十五章 阳虚证 140

第十六章 滑脱证 148

第十七章 闭证与脱证 157

第二篇 临证备要 164

第十八章 以症求证 164

一、发热 164

二、出汗 165

三、口渴 166

四、昏迷 167

五、痉挛抽搐 167

六、出血 168

七、咳喘 169

八、呕呃 169

九、泄泻 170

十、便秘 171

十一、黄疸 171

十二、水肿 172

十三、眩晕 173

十四、心悸 173

十五、失眠 174

十六、疼痛 175

十七、腹胀 175

十八、皮疹 176

十九、瘰疬 177

二十、包块 177

第十九章 证候鉴别 179

第二十章 脏腑证治 198

一、心与小肠 198

二、肺与大肠 200

三、脾与胃 201

四、肝与胆 202

五、肾与膀胱 204

第二十一章 脏腑用药 207

一、心与小肠 207

二、肺与大肠 207

三、脾与胃 209

四、肝与胆 209

五、肾与膀胱 210

第二十二章 中药配伍 212

一、解表类 212

二、清热类 213

三、泻下类 214

四、祛风湿类 215

五、化湿类 215

六、利水类 215

七、温里类 216

八、理气类 216

九、消食类 217

十、止血类 217

十一、活血类 217

十二、止咳化痰类 218

十三、安神类 219

十四、平肝熄风类 220

十五、开窍类 220

十六、补虚类 220

十七、固涩类 221

第二十三章 病证用药 223

一、感冒 223

二、麻疹 223

三、里热 223

四、疟疾 224

五、鼻塞鼻渊 224

六、耳鸣耳聋 224

七、目疾 224

八、牙痛 225

九、口疮 225

十、咽喉肿痛 225

十一、声音嘶哑 225

十二、咳嗽 226

十三、气喘 226

十四、失眠 227

十五、心悸 227

十六、癫狂 227

十七、昏迷 228

十八、抽搐 228

十九、出血 228

二十、胁痛 229

二十一、胸痛(胸痹) 229

二十二、胃痛 229

二十三、腹痛 230

二十四、腰痛 230

二十五、疝痛 230

二十六、痹证 230

二十七、呕吐 231

二十八、呃逆 231

二十九、泄泻 231

三十、痢疾 232

三十一、脱肛 232

三十二、便秘 232

三十三、黄疸 232

三十四、水肿 232

三十五、淋证 233

三十六、遗精 233

三十七、遗尿 233

三十八、阳痿 234

三十九、带下 234

四十、阴痒 234

四十一、胎动不安 234

四十二、产后瘀阻 234

四十三、乳汁不通或稀少 235

四十四、乳癖 235

四十五、瘰疬瘿瘤 235

四十六、疮疡 235

四十七、皮肤瘙痒 236

四十八、水火烫伤 236

四十九、蛇虫咬伤 236

五十、湿疹 236

五十一、痔疮 236

五十二、跌打损伤 237

第二十四章 针灸精要 238

一、经络针灸概述 238

二、临床病证取穴 241

第二十五章 中医调护 256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56

二、中医调护的原则 257

三、中医调护的内容 258

第二十六章 常用成药 265

一、解表退热类 265

二、止咳平喘类 266

三、清热降火类 268

四、清咽润喉类 269

五、泻下通便类 271

六、消食化滞类 272

七、和胃止痛类 273

八、治理泻痢类 274

九、护肝利胆类 275

十、平胆降压类 277

十一、降脂减肥类 278

十二、降糖止渴类 279

十三、宽胸通痹类 281

十四、醒脑通脉类 283

十五、安神健脑类 284

十六、蠲痹止痛类 286

十七、疗伤理损类 289

十八、利水通淋类 291

十九、消疮散结类 293

二十、调治皮肤类 296

二十一、扶正补虚类 299

二十二、妇科用药类 302

第二十七章 中药备查 307

第二十八章 方剂备查 375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