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史家行迹与史书构造  以魏晋南北朝佚史为中心的考察
  • 作 者:唐燮军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8124362
  • 标注页数:357 页
  • PDF页数:36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4 ≥35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论:近百年来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研究述评 1

第一章 符瑞、时政与韦昭《洞纪》 16

第一节 韦昭生平及其个性缺陷 17

第二节《洞纪》性质及其学术渊源 20

第三节《洞纪》的写作背景及其著述旨趣 24

第二章 国家认同、国史重构与张勃《吴录》的边缘化 30

第一节 张勃的国家认同:以家学门风之传承为重心的推考 31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的必然:由《吴书》而《吴志》至《吴录》 39

第三节 颠覆与超越:《吴录》对孙吴国史的重构 51

第四节 合理的异常:政治变迁、正统之争与《吴录》的边缘化 59

第三章 族势、行迹与虞预《晋书》 66

第一节 族势升降与虞预的立身行事 67

第二节 虞预治学重心转移的社会基础 70

第三节 虞预《晋书》若干疑义辨析 74

第四章 政情异动、文化管控与南朝前期刘宋国史的编纂热潮 81

第一节 宋孝武帝的政治需要与徐爱《宋书》的相应构造 81

第二节 刘祥《宋书》与南齐官方修史重心的转移 88

第三节 文化管控下沈约《宋书》对刘宋始末的历史书写 95

第四节 余论 99

第五章 误读与曲解:沈约《宋书》平议 103

第一节 辨沈《书》与何、徐旧作之关系及其八志断限诸问题 103

第二节 考沈《书》、裴《略》之关联及其在梁代地位之变迁 113

第三节 论沈《书》之尚变及其史学影响 122

第六章 借史明理的裴子野及其以义绳事的《宋略》 129

第一节《宋略》的成书时间 130

第二节 史料来源与编纂体裁 134

第三节 裴氏史论的义理化倾向及其《雕虫论》的作旨 140

第四节《宋略》的流布与散佚 143

第七章 史家游记与北魏别史:《洛阳伽蓝记》商兑 148

第一节 作者生平及其著述宗旨 148

第二节 文注分列的编纂体例及其渊源 151

第三节 学术声誉的变迁及其原因 157

第八章 生前行迹、国家认同与何之元《梁典》 165

第一节 何氏行踪与《梁典》构造及书法之关联 166

第二节《梁典》佚文及其作年考 171

第三节 编纂体裁与著述宗旨辨析 175

第九章 经世意识与魏晋南北朝史体优劣论——兼论刘知?的“二体并行论” 179

第一节 干宝对编年体的倡议、改良及其史学影响 180

第二节 范晔与纪传史的复兴 185

第三节 何之元的史体观及其历史意义 188

第四节 刘子玄“二体并行论”的偏失及其成因 192

附录1论《建康实录》对韦昭《吴书》的引用 196

附录2淑世情怀与沈约治学重心的转移 202

附录3《宋略》辑佚与校证 225

附录4《隋书·天文志·五代灾变应》勘误 330

参考文献 336

索引 349

后记 354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