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先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7033
- 标注页数:312 页
- PDF页数:32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8 ≥31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走出管溪(1910—1927) 4
第一节 管溪之子 4
下管的地理与风俗 4
管溪名人 10
下管社会 13
贫苦家庭 21
第二节 小学启蒙 30
徐用宾 31
徐叔侃 33
双吉公公 36
第三节 少年执教 40
用宾提携 40
朦胧情怀 42
少年心志 44
知识界的乞丐 46
第四节 投身革命 47
听讲白马湖 47
结识叶天底 50
在上虞参加革命 53
逃亡上海 56
第二章 上海成名(1927—1937) 60
第一节 上海求学 60
投奔载赓 60
劳大岁月 61
仰慕鲁迅 65
暂别上海 66
第二节 临海教书 68
受聘陆翰文 68
会见巴金 72
孤独岁月 76
建立小家庭 79
离别临海 83
第三节 杂文扬名 86
著译谋生 86
一试成名 90
樊仲云的诱惑 98
第四节 结识鲁迅 102
正式的接触 102
编辑《新语林》 104
鲁迅作《〈打杂集〉序》 108
出版《文艺群众》 111
“左联”解散 115
第五节 遭鲁痛批 120
“两个口号”的论争 120
徐懋庸致信鲁迅 124
鲁迅之死 131
第六节 街头谈文 137
《街头文谈》 137
《文艺思潮小史》 141
《怎样从事文艺修养》 146
第三章 革命岁月(1937—1949) 153
第一节 奔赴延安 153
辗转鄂湘桂 154
任教“民族革命大学” 156
在西安 157
第二节 主席定性 158
初到延安 158
窑洞恳谈 161
入党 164
第三节 执教抗大 167
抗大简介 167
在瓦窑堡反摩擦 171
与李凡夫的争论 173
深入敌后 176
在滕代远领导下工作 179
与任白戈共事 181
第四节 主持太行文联 183
刘彭点将 183
贯彻《讲话》精神 187
与王韦结婚 189
农民演戏 192
赵树理的一封信 196
第五节 辗转热河 199
热河文联 199
转战承德 202
老郝的故事 215
首任大学校长 221
第六节 亦教亦编 224
20世纪30年代的编辑工作 224
《太白》和《芒种》 225
赴延安后的编辑工作 228
第四章 运动风云(1949—1958) 230
第一节 掌校武大 230
第二节 众议纷纭 239
第三节 鸣放杂文 247
第四节 划为右派 260
第五章 孤鹜落霞(1958—1977) 266
第一节 以古讽今 266
第二节 译述西哲 272
第三节 晚年磨难 278
第四节 研究鲁迅 285
第五节 一条电讯 297
主要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