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朱华友,徐宝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78119
- 标注页数:286 页
- PDF页数:30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9 ≥28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节 地理背景 2
第二节 学术史概况 6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18
第一章 钱塘江流域的经济形态和开发方式 22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钱塘江流域的生产方式 22
第二节 奴隶制社会钱塘江流域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24
一 中、上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24
二 下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30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钱塘江流域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37
一 上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41
二 中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43
三 下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44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后期钱塘江流域经济结构与开发方式 50
一 上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59
二 中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61
三 下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62
第五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钱塘江流域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78
一 上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82
二 中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83
三 下游地区经济形态与开发方式 84
第二章 钱塘江流域农林牧渔业开发 90
第一节 钱塘江流域的原始农牧业 91
第二节 钱塘江流域夏商至春秋时期的农林牧渔业开发 95
第三节 钱塘江流域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农林牧渔业开发 99
一 中、上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02
二 下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05
第四节 钱塘江流域隋唐宋元时期的农林牧渔业开发 108
一 上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11
二 中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14
三 下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17
第五节 钱塘江流域明清时期的农林牧渔业开发 123
一 中、上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25
二 下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31
第六节 钱塘江流域近代时期农林牧渔业开发 137
一 上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41
二 中、下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开发 144
第三章 钱塘江流域手工业开发 148
第一节 钱塘江流域原始手工业开发 149
第二节 钱塘江流域夏商至春秋时期的手工业开发 154
一 中、上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54
二 下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55
第三节 钱塘江流域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开发 158
一 中、上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58
二 下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59
第四节 钱塘江流域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开发 164
一 上、中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64
二 下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66
第五节 钱塘江流域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开发 172
一 上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72
二 中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75
三 下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76
第六节 钱塘江流域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开发 183
一 上、中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83
二 中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87
三 下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88
第七节 钱塘江流域近代时期的手工业开发 192
一 上、中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93
二 下游地区手工业开发 194
第八节 钱塘江流域手工业开发管理 199
第四章 钱塘江流域商业开发 209
第一节 钱塘江流域宋代以前商业开发的形式和特点 209
第二节 钱塘江流域宋元时期商业开发的形式和特点 216
一 中、上游地区商业开发 217
二 中、下游地区商业开发 217
第三节 钱塘江流域明清时期商业开发的进展及其特点 224
一 上游地区商业开发 225
二 中游地区商业开发 227
三 下游地区商业开发 229
第四节 钱塘江流域近代商业开发的特点及其发展 231
一 中、上游地区商业开发 232
二 下游地区商业开发 235
第五章 钱塘江流域工业开发 242
第一节 钱塘江流域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242
一 钱塘江流域近代工业的第一个发展浪潮 244
二 钱塘江流域近代工业的第二个发展浪潮 248
第二节 钱塘江流域近代工业开发的黄金时代 254
一 钱塘江流域上游地区的工业发展 256
二 钱塘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工业发展 257
第三节 钱塘江流域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与顶峰后的衰退 263
一 钱塘江流域上游地区的工业发展 263
二 钱塘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工业发展 264
结语 268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