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何觉民等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5718280
- 标注页数:303 页
- PDF页数:31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2 ≥3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 植物雄性不育现象 1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1
1.1.1 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2
1.1.2 浅不育和深不育 2
1.1.3 遗传型不育、生态型不育和生态遗传型不育 2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多样性 5
1.2.1 败育表现 5
1.2.2 开花习性 6
1.2.3 败育发生时期 7
1.2.4 细胞学变化 8
1.2.5 生化反应 10
2 生态条件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12
2.1 温度对雄性育性的影响 12
2.1.1 植物雄性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12
2.1.2 低温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17
2.1.3 高温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43
2.1.4 温度与其他生态条件互作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68
2.2 光周期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71
2.2.1 植物生长发育的光周期现象 71
2.2.2 光周期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78
2.2.3 其它生态条件对光敏不育作物育性表达的影响 87
2.3 其它生态条件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94
2.3.1 水分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95
2.3.2 矿质元素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98
2.3.3 土壤有害物质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107
2.3.4 植物激素类物质和其它植物内含物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110
2.3.5 化学杂交剂(CHA)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116
3 遗传因素对植物雄性育性的影响 122
3.1 作物雄性不育遗传假说的解释 122
3.1.1 雄性不育性遗传的三型学说和二型学说 122
3.1.2 核质协调学说 123
3.1.3 亲缘学说 126
3.2 细胞核引起的雄性不育 127
3.2.1 基因不育 127
3.2.2 染色体不育 132
3.2.3 远缘杂交不育 134
3.3 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 134
3.3.1 细胞质不育 134
3.3.2 育性恢复基因 138
4 植物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 144
4.1 生态条件与基因型互作对雄性育性的影响 144
4.1.1 不育胞质、核恢复基因与生态环境的互作 144
4.1.2 核不育基因与生态环境的互作 149
4.1.3 雄性不育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估计 151
4.2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 154
4.2.1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154
4.2.2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分类 156
4.2.3 植物雄性不育的时空观 157
4.2.4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的应用价值 158
5 两系杂交作物 159
5.1 两系杂交作物的一般方法 159
5.1.1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59
5.1.2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166
5.1.3 两系杂交作物父本的选择 170
5.2 两系杂交小麦 172
5.2.1 光温敏不育小麦的发现与类型 172
5.2.2 光温敏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 174
5.2.3 光温敏不育小麦不育性的遗传和不育系的选育 196
5.2.4 两系杂交小麦强优组合的选育 201
5.2.5 两系杂交小麦繁殖制种技术 212
5.2.6 两系杂交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20
5.3 两系杂交水稻 223
5.3.1 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发现与类型 223
5.3.2 光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制 227
5.3.3 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遗传 236
5.3.4 两系杂交水稻优势组合的选育 243
5.3.5 两系杂交水稻的繁殖与制种 249
5.3.6 两系杂交水稻的应用前景 253
5.4 其它两系杂交作物 256
5.4.1 两系杂交大麦 256
5.4.2 两系杂交高粱 267
5.4.3 两系杂交大豆 272
5.4.4 两系杂交油菜 280
参考文献 286